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实践绘就青春蓝图 武汉城市学院学子暑期在“大思政课”中书写时代担当
2025-09-26 14:48:00
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使命担当,今年暑期,武汉城市学院组建55支实践团队、2400名师生奔赴全国多地,围绕红色研学、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行走”中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书写青春篇章。
  纪律研习:多维探析井冈铁律的青春实践
  为深入学习井冈山时期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7月11日至7月20日,"赤炬传薪"青马延风实践团队系统梳理60余篇论文、20余万字资料,从历史语境、生成逻辑、范式特征、当代镜鉴四个维度行程调研提纲,对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深入研学探索。实践过程中,她们通过访谈革命纪律研究专家、开展乡村问卷调查、走访红色书店等形式,在"做社会调研、讲红色故事、演红色话剧、拍红色视频"的过程中,增强历史与文化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共产出2篇调研报告、18个学习视频、23篇校内外新闻推文、3条微团课视频,总流量达5万+。
  精神寻访:井冈山偶遇“长征行者”的生动课堂
  8月27日至9月4日,在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青马砺行"研习团队员偶遇了一位的特殊的游客曹旭阳。他为纪念抗战80周年,从江西于都出发,重走长征路,边走、边唱,穿坏了6双鞋。"有人赤红着的脚腕被僵石划出血迹,有人腰上缠着断了半截的缆绳,绳头还挂着被敌人炮弹炸焦的麻絮。"曹旭阳给同学们深情讲述起红军在长征中突破乌江天险的壮烈,叮嘱同学们既要深学党史理论,又要在实践中锤炼意志,让长征精神融入日常。这场鲜活的实践课,激励着队员自发将这份感悟与坚定带回校园。“我们通过‘革命精神永传承挺膺担当向未来’红色讲解员比赛,向社会大众讲述红色故事,宣传、传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也让从曹旭阳前辈那感受到的长征精神融入学习日常中。”队员肖可可说。
  推普攻坚:打破乡村语言壁垒的“晨曦行动”
  “青马晨曦”志愿服务队从全国1680所高校申报的8013支实践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1000支全国重点团队,随后赴湖北省鄂州市沼山镇王铺村,开展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团队将推普与红色文化、本土传承结合,教唱红色歌曲、开展红色朗诵、组织《小兵张嘎》配音,让普通话成为传递家国情怀的载体,更引导孩子用普通话描述非遗根雕、讲解党史基地老物件。面向村民,“青马晨曦”志愿服务队入户开展“靶向式”教学。针对“卖菊沟通难”“就医表达不清”等需求,整理电商直播、就医对话等实用内容,通过“一对一示范+反复练习”,帮助30%参与村民掌握基础交流能力。王铺村委会书记袁海波握着队员的手感慨“与外地客户沟通比以前顺畅多了”。“推普不是‘教说话’,而是‘听需求’;志愿服务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奔赴’。”队长贾明臻坦言。
  艺术筑村:300㎡墙绘上的乡村新色彩
  6月24日至7月4日,历时11天,艺术与设计学部“红艺筑梦”党员先锋墙绘服务队完成了王铺村总面积超300平方米的5面墙绘创作。
  “老人们的子女都进城了,看到我们来为他们的房子粉刷翻新,他们把城院每个志愿者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款待,分别的时候都要硬塞给我们自己家过节才肯吃的橘子。”墙绘并不是纯粹画画,它连接起学子与老百姓的心,是农村老人与志愿者的双向奔赴。长期以来,学校与省内多个乡村社区建立了紧密的校地对接联系。自2024年启动至今,“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墙绘实践活动已成功组织三期,累计绘制墙面超十幅,形成了《艺心向党》实践成果集。
  长江守护:一碗早堂面里的非遗“活化密码”
  8月23日-28日,在荆州市沙市区,医学部“江韵守护者联盟”实践团结合自身的“药食同源”的专业知识,对早堂面健康化跟不上时代需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早堂面传承人钱坤老师充分肯定了队员从健康角度思考的初衷,和同学们共同研究提出了“增加新鲜时蔬作为可选的配菜”这一稳妥建议,并和队员一起探讨早堂面的创新发展。团队的工作得到了传承人、社区和接待单位积极的反馈与感谢。
  “我们尝试用专业知识为传统注入健康新意,在守护本味的同时寻求创新。这让我们体会到,长江文化保护既需要传承坚守,更需要创新活力。我们愿做古今的桥梁,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这是青年对长江大保护最真切的践行。”队长涂林琳说。
  “学校长期重视‘五个一工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座‘桥梁’扎实地连接了校园与社会,打破了象牙塔的‘画地为牢’,让学生在‘研学一个景点、走进一家企业、体验一个岗位、访谈一位人物、完成一份报告’中更直观、更深入地体验和感悟社会大课堂。”党委书记肖军说。未来,这些在实践中淬炼出的青春力量,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答卷。(通讯员:吴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