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保华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寄语首届本科生
9月26日下午,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凌曦楼C座3003室内济济一堂。在“十四五”规划与“十五五”规划交棒接力的关键节点,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保华以当下中国经济热点切入,结合权威数据和实践案例,讲授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形势与政策课,为智能制造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首届本科生搭建起联结专业学习、个人成长、经济需求和国家发展的认知桥梁。

聚焦经济热点 解码专业与国计民生的深层关联
“2025年已过半,提到中国经济,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何保华校长的亲切提问瞬间激活课堂氛围。学生踊跃发言:“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小”“国家要求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增加了运营成本,我父亲对此深有感触”“小米从电子设备跨界造汽车,民营经济活力真的很强”。
何保华顺势展开深度解析:“2025年中国经济在复杂内外环境中呈现‘承压前行、活力凸显’的鲜明特征。大家提到的贸易摩擦、社保成本、民营跨界创新等热点,看似分散,实则指向经济结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他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明确指出:美国发起贸易摩擦,表面是缩减贸易逆差,核心是试图通过关税壁垒倒逼制造业回流,其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设备等高科技制造领域。这种制裁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是‘双刃剑’——既带来挑战,更倒逼升级。
他进一步强调,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既是中美博弈的核心战场,也是承载政策成本、孕育民营活力的关键领域,其韧性直接彰显中国经济的潜力。“作为机械设计类专业学生,绘制的每一张图纸、优化的每一个机械结构,都是在为国家经济筑基。”一番话将专业价值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让学生们对专业认知豁然开朗。
解析产业命题 探寻专业增值与破局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稳中略升,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对工业生产贡献率达54.3%,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何保华以精准数据为引,用通俗比喻阐释发展逻辑:“‘稳’是根基,如同走路、驾车、运动,唯有重心稳固方能笃行致远;但发展不能只求稳,更要向高质量进阶。”

随后,他抛出产业话题引领学生思考:“去年我国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行业平均利润率却仅4.3%,问题出在哪?若你是企业一员,该如何破局?”学生吴尹涛抢答:“是行业‘内卷’!”何保华予以肯定并补充:“面对传统制造业的‘内卷’困境,技术创新才是破局利器。”
结合湖北省产业发展实际,他进一步解读:“当前湖北正加速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械设计类专业的价值已从单纯‘设备设计’升级为‘全生命周期效能优化’。”针对学生张鑫怡所提“专业学习与产业需求如何衔接”的疑问,何保华给出明确回应:“9月24日上午,学校与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的精密制造产业学院正式挂牌运行。很快,大家就能参与真实技改项目,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这既是你们实现专业增值的关键路径,也是学校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
锚定区域需求 明晰成长成才与专业报国的方向坐标
“提到民营经济,大家会想到哪些企业?”“华为!”“小米!”“还有京东、美团、抖音!”学生的回答此起彼伏。待声音渐歇,何保华总结道:“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关键支撑。而地方产业的蓬勃发展,正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深度参与。”
何保华强调,对机械设计类专业学子而言,“专业服务地方经济”与“专业报国”绝非抽象口号,“湖北正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从武汉的光电子信息到襄阳的汽车产业,从宜昌的高端装备到黄石的智能制造,处处都有用武之地。扎根地方产业、攻克技术瓶颈、助力产业升级,就是专业报国的生动实践。”
“从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54.3%贡献率,到汽车产业‘内卷’破局的技术需求;从民营经济的跨界创新活力,到湖北产业转型的精准岗位供给,经济热点与制造业早已深度绑定。经济热点是制造业升级的‘信号灯’,指引着专业创新方向;而你们努力实现的每一次技术突破、参与研发的每一台智能装备,都在将经济增长蓝图变为现实。”课堂尾声,何保华校长话语恳切而坚定,字字千钧。
这场“经济热点”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的课堂,为武职大首届机械设计类本科学子校准了成长坐标系。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下,“智改数转”的产业需求愈发迫切,机械设计类专业已然成为破解制造业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它既是承载技术创新的载体,更是连接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纽带。正如课堂所传递的,经济的韧性源于制造业的坚实,制造业的升级依赖专业人才的深耕。未来,当这群学子带着课堂里的认知与使命扎根产业一线,他们手中的技术、笔下的设计,终将成为推动湖北先进制造业发展、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前行的鲜活力量。(通讯员:高俊 姚皊子 袁满 吕鸿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