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长江职业学院选送的《离散与重构:我国寻亲家庭的心理重建路径与社会支持网络优化研究》作品,经校级遴选、省赛角逐、国赛终审,斩获主体赛全国特等奖。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大学生科创赛事,也是教育部认可的最高含金量学科竞赛之一。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分为主体赛事和“揭榜挂帅”“人工智能+”两个专项赛事,全国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大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清华大学获“挑战杯”,华中科技大学等56所高校获“优胜杯”;产生主体赛特等奖96个、一等奖187个、二等奖369个、三等奖993个及“人工智能+”专项赛获奖作品982件。全国仅两所高职院校获主体赛特等奖,我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
长江职业学院此次选送的作品,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顶尖本科院校同台竞技,从全国40余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不仅实现了该校在此项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盛会”的赛事中历史性“零的突破”,更成就了一份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青春答卷。
该作品由文化教育学院2023级播音与主持专业邓欣蕊、2023级学前教育专业何书婷、2023级学前教育专业韩一卓、2023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朱晓婧、2024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梅美、2024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游梦媛共同完成,现场答辩的是邓欣蕊、何书婷、韩一卓,辅导员李洪磊担任指导教师。

缘起:一个源于公益的学术叩问
荣誉的起点,并非实训室,而是寻亲路上的公益实践。邓欣蕊作为该项目负责人,是家乡广水市“宝贝归家”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核心成员。她曾深入11个乡镇,参与23次寻亲行动,亲手整理过106份寻亲档案,并直接助力3个家庭团圆。在湖北经视《宝贝归家》节目中,她亲眼见证了离散34年的家庭重聚。

团聚激动的泪水与欢笑之后,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她和团队成员心中萌发:“地理的隔阂虽被技术攻克了,但多年心灵的创伤如何抚平愈合?团圆之后,他们真的幸福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正是这份源于实践的责任感,促使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学生,从志愿者转变为研究者,决心用学术的灯光,照亮寻亲家庭心理重建的漫漫长路。
深耕:一副“心理创伤”的疗愈药方
在辅导员李洪磊的指导下,这支由播音主持、学前教育、网络新闻与传播等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青年团队,开启了长达两年的系统性探索。他们的足迹跨越9个省份,深入106户寻亲家庭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收集了超过百万字的一手资料。
基于翔实的走访调研与专业分析,团队首次清晰绘制出我国寻亲群体独特的“心理创伤特征图谱”,系统揭示了他们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困境与成长轨迹。研究并未止步于“诊断”,团队更开出了一副“药方”——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分群体、分阶段”的心理干预体系与社会支持网络优化路径,为“技术寻亲”与“心理重建”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关键的实证支撑与解决方案。
这份兼具学术严谨性与人文温度的作品,斩获湖北省“挑战杯”特等奖,并最终在全国决赛的舞台上,凭借其严谨性、创新性以及团队成员出色的现场答辩,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问鼎最高奖项。
延伸:一场超越奖状的责任接力
这份特等奖所承载的,远不止于学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去年和今年暑期,邓欣蕊与文化教育学院“语”你同行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将这份担当带到了湖北的乡镇与乡村。

在通山县九宫山镇,他们举办“典耀中华”读书会,带领孩子诵读红色经典;开设“笔绘乡村情”绘本课,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家乡画卷;创新地将快板、绕口令融入推普课堂,让语言学习趣味横生。
在鄂州市武城村,他们开设音乐课堂,从基础乐理到《萱草花》的分声部合唱,志愿者们以音符为桥,搭建起与孩子们心灵的纽带。当稚嫩的童声和谐交融,当孩子们围着老师追问“明天还能唱歌吗”,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被需要”是青春最美的收获。
突破:一份育人实践的青春答卷
此次问鼎“挑战杯”,是长江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生动体现。校团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搭建更优质平台,激励更多青年在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中展现新时代的担当。
从助力离散家庭团圆,到深入乡村推普支教、音乐伴童,长江职业学院这群青年学子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用行动证明:最富价值的学术,源于对人民深厚的关怀;最绚烂的青春,绽放在为国家需要与社会进步贡献才智的征程中。他们的故事,远不止于一纸奖状,更是一份关于“青春何以不朽、学问何以有温度”的时代答卷。(通讯员:张俊 赵婧萱 石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