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星空你走去哪里,风沙记得你的足迹……”11月5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旋律悠扬、气氛热烈,武汉音乐学院原创交响组曲《永远的焦裕禄》隆重上演。作为第十八届“春华秋实”全国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的重要场次,演出吸引近千名在京干部师生现场聆听,共同感受一位人民公仆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共上一堂兼具思想精深与艺术精湛的“音乐大思政课”,让焦裕禄精神在交响声中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作为国家大剧院与艺术院校合作打造的公益艺术教育平台,“春华秋实”始终致力于让高水平艺术演出成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文化传承的纽带”。此次在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展演中亮相,不仅是一次重要的艺术实践活动,更是武汉音乐学院以“精品力作”践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当晚的演出汇集了武汉音乐学院顶尖力量,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执棒,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交响乐团担纲主力,武汉音乐学院校友王璟、石琳,以及教师贺磊明、陈泳汐等声乐名家联袂登台,用饱含深情的演唱为角色“注入灵魂”。焦裕禄同志的外孙,男中音歌唱演员余音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初心使命永恒永远》篇章的演出,让作品更加“声动人心”。
交响组曲《永远的焦裕禄》以《我问星空你走去哪里》《英雄意气》《焦桐成雨》等七个篇章为脉络,巧妙串联起焦裕禄同志的人生片段与精神内核。“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我们要做的,是让这种精神通过新时代的音乐语言‘活’起来。”作品创作团队负责人、武汉音乐学院龚华华教授介绍,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观众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浸润中深刻感悟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伟力,创作团队坚持将“思政教育”与“艺术传播”深度融合,从酝酿到成型,《永远的焦裕禄》始终将“思想铸魂”放在首位。
此外,创作团队刻意打破单一视角,从焦裕禄同志本人、同事、亲人、群众等视角和亲情、友情、家国之情等角度,用不同音乐手法塑造了焦裕禄同志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焦裕禄同志的崇高品格,赞颂和弘扬了焦裕禄同志的伟大精神。女高音歌唱家王璟在参演后谈到:“这部作品将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完美融合,既展现了专业艺术院校的创作实力,更让红色主题有了高水平的艺术表达。”
当晚,到场的近千名干部师生不仅是“观众”,更是“思政课”的参与者。演出的导赏环节中,主持人详细解读了作品与焦裕禄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演出过程中,旋律与情感的巧妙交织,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演出结束后,大家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各自的体会感悟。
“以前总觉得焦裕禄的故事离我们很远,今天听着音乐,好像看到了他在沙丘上种树、在农户家问暖的样子。”演出结束后,来自北京市第五中学的张同学拿着手中的节目单久久驻足。成功的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课,正如余音演出后所说:“音乐没有讲大道理,却把外公的精神唱进了每个人心里,这是最动人的思想传递。”
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2022级学生杨森回顾排练演出历程时感触颇深,他表示,在排练厅、舞台上,音符流转间,焦裕禄的形象不再遥远,而是化作心中可感可触、可敬可学的精神图谱,参加《永远的焦裕禄》排练演出,对同学们来说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修行,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这段历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专业艺术实践与价值观培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据悉,作品先后获批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及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荣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自创作完成以来,先后走进焦裕禄精神发源地河南兰考,走进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多所高校,走进中部战区空军某场站,13场巡演累计吸引了1.5万余人次观演。(中国教育在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