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时代追梦人。11月10日下午,“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在武汉商学院北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报告会邀请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之女黄峻博士,为师生讲述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献身核潜艇事业的感人事迹。

本次活动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中共武汉市委讲师团和武汉商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各单位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师生代表200余名人员参会,共学科学家精神,感受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淡泊名利的家国情怀与科研担当。

活动伊始,该校学子深情朗诵黄旭华院士的生平事迹,用真挚的表演诠释了“我这辈子属于核潜艇!更属于祖国!”的铿锵誓言,让师生走进其“深潜报国”的精神世界,为整场活动奠定了致敬科学、礼赞奉献的情感基调。

报告会上,黄峻深情回顾了父亲的一生。谈及改名渊源,黄峻分享,父亲黄旭华幼年目睹日军轰炸家乡,15岁的他改名“旭华”,取“旭日东升,耀我中华”之意,立志通过科技振兴国家。
研制初期,中国核潜艇事业面临“无资料、无人才、无设备”的三重困境。而黄旭华带领团队,靠算盘计算关键数据,硬是突破了七项核心技术,这股韧劲,正是“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信念的鲜活注脚。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是黄旭华在1988年中国核潜艇首次极限深潜试验成功后写下的诗句。核潜艇首次极限深潜试验,36名艇员提前写好遗书,而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毅然决定亲自带队下潜,开创了世界总设计师亲自深潜的先例。黄峻还原了当时的惊心动魄:“潜到极限深度时,艇体发出咔咔的声响,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父亲常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黄峻在学生提问环节含泪讲述。1958年,黄旭华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此后三十年,他如人间“蒸发”,与家人“失联”。黄峻坦言,父亲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我直到上学后,学校需要填表了,才知道父亲的名字”。

随后,主持人向俊与黄峻进行访谈,谈及核潜艇精神的家庭体现,黄峻表示父亲以“做好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家人;而生活中的黄旭华,则是一位会扬琴、小提琴、二胡等多种乐器的文艺积极分子。
在学生提问环节,针对“青年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做好工作”,黄峻寄语学生:“岗位不分高低贵贱,唯有执着坚守、不惧困难,方能在平凡中造就不凡。”

“黄院士在极限深潜时那句‘我要跟你们一起下去’,让我感到极其震撼。”2024级经济学院的叶子茁坦言,黄峻博士的讲述让她真切感受到“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科研担当,就藏在一个个具体的选择里”。她表示,自己今后也要把这种“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韧劲用到专业学习中。
将“深潜报国”之志融入青春血脉,于平凡中执着,在挑战中求索。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砥砺前行!(通讯员:左欣怡 米红瑶 谭旻 李林笑 梁咏琪 黄露 陈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