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从医学生到创新者的逐梦记——益阳医专仿生“智”造工作室的无痛采血攻坚记
2025-08-10 19:15:00
中国教育在线湖南站
  近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刘晶团队研发的仿生无痛采血技术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果,当团队成员捧着沉甸甸的成果证书时,实验室里那本记满“失败”的记录本,正静静诉说着这场跨越3000+多个小时的“逐梦”故事。

         

  图1 获奖情况

  故事的起点,藏2023 年临床见习的诊室里。那天,刘晶攥着临床见习记录本坐在实验室门口,本子上还沾着患儿母亲掉在上面的泪痕——几小时前,她亲眼看着一个孩子因恐惧采血哭闹到呕吐。“那天的哭声,成了我们出发的哨声。这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女生含泪述说着

             

  图2 刘晶同学正在实习岗位上为患儿采血

  最初的调研像一场痛感收集之旅在各大医院的走廊里,团队成员见过糖尿病患者布满针孔的手指,记下了12% 血样因挤压污染需重采的数据;在基层卫生院,他们数着护士被针头扎伤的职业暴露记录,交叉感染风险的存在,是无数医护的隐忧。84.8%的儿童采血哭闹率,成了贴在实验室白板上的必破目标

               

  图3 团队在三下乡调研

  灵感从蚂蟥身上跳出来时,没人想到会摔这么多跟头。为模拟蚂蟥吸血时的压力波动,团队在恒温箱旁守了72小时,眼睛盯着压力传感器的曲线,饿了就啃面包,困了就趴在实验台上眯一会儿。100+次失败后,当数据终于稳定在±0.0l的误差范围内时,负责记录的聂淑航手一抖,钢笔在记录本上洇出个墨团——那是他们熬红的眼里掉下来的第一滴泪。

  

  图4 团队正在测试吸血装置压力

  激光模块的选型更是一场“精度战争”。为找到既能穿破皮肤又不触发痛觉神经的波长,团队测试了8 种激光设备,200多次皮肤模拟实验后,实验室抽屉里堆起了厚厚的废弃模拟皮肤样本。有次调试时激光校准偏差,王丽娟的指尖被灼出个小红点,她裹上创可贴继续记录数据:“比起患者的疼痛,这点不算什么。”直到2.94μm波长的单脉冲激光在0.4 毫秒内汽化出0.3 毫米的微孔,团队才敢在彼此布满细小划痕的手上击掌。

  历经300多次失败记录里,藏着太多这样的瞬间:最早的图纸沾着咖啡渍,某页“又错了”的字迹被泪水晕开,最新一页却写着“血样合格率 99.9%”。如今,团队不仅摘得国家级奖项2 项省级 19项,王丽娟更拿下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 这些荣誉,不过是对实验室灯光下那些坚守的注解。

       

  图5王丽娟同学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银奖

  “从害怕采血的孩子,到造出让孩子不怕的设备,我们终于懂了‘医者’二字的分量。” 刘晶望着实验室墙上“让每一次检测都有温度”的标语,眼里闪着光。这群平均年龄19 岁的年轻人,用3000+个小时证明:所有荣誉的底色,都是不曾放弃的“筑梦”初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