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IT外企那点儿事:多种多样的外企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CSDN博客 党先  2010-08-12    

  不是所有的外企都是一样的,外企也分多种,基本按照地域和文化的划分可以分为日韩外企,欧企,美企。

  日韩企业

  日韩企业是十分强调等级观念的,这可能和这两个民族的文化有关。

  上级在下级面前总是一副严肃或者装深沉的样子,虽然其在外面有可能花天酒地,什么都做。

  上层和下层很少有哪怕表面上的互动,比如开玩笑,打球,年会一起表演等,所以工作环境相对的压抑,安静。甚至在伴有生产性的企业中,中午的食堂都是按照等级来的,先是管理层,然后是办公室人员如IT,行政,HR等等,最后才是蓝领的工人阶级同志,不能不说到最后像样的饭菜都比较少了,虽然自己是较先吃饭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种情形仍然不是滋味,毕竟我们的父辈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员工的绩效是完全由上司指定的,甚至没有解释为什么,不知道别人是多少,也很少存在如欧美企业一样哪怕形式主义的反馈,其时只有默默接受,或者走人。

  员工的入职薪水在外企来讲相对是很低的,每年的加薪也少可怜,其解释也是振振有词:当你的水平和贡献没有提高,凭什么公司付给你更多的薪水?

  所以要想薪水有较大的改善,唯一的途径就是升职,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能做更多的贡献。日韩企业中,级别与级别之间的薪水差距是比较大的,所以一旦能够做上去,拿到的薪水可能不比欧美企业差。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日韩企业中最底层是非常不稳定的,每年大批的毕业生几乎像换水一样,一批一批几乎都走了,留下的基本就是当年就升了职的,而中层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公司的管理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无论在哪里,一旦有了很深的等级观念,伴随而来的是管理者相对比较累,所有的决定权都在上司的手里,所以其会忙的不可开交(所有的猴子都在他的身上,请参照《哈佛经典:谁背上了“猴子”?》),甚至管理的蛮大的Team的时候,还可能亲自写一些代码,并对每一个细节都心中有数,不像欧美的项目经理一样只管流程就可以了,甚至做的时间长一些,技术都忘了很多了。

  这也难怪,当下属每年流水一样几乎全走了的时候,Team lead总要保证项目能够继续下去。这多少让我想起清朝的皇帝,由于对大臣们极度的不信任,最后不得不一个个殚精竭虑,连县一级的官员都亲自任命,而明朝的皇帝很多将政务抛给宰相后,就可以逍遥自在,过自己的无厘头的生活了。

  说到外企,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天花板问题,也即多高的职位还会属于本土的中国人。

  日韩企业的天花板是相对较低的,不太大的官就已经是日韩人士了,因为对中国人,这两个民族似乎总是不放心的,其民族文化中多少存在一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倾向,所以中国人在这些企业中做不到太高的位置。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和欧美企业不同,日韩企业不能算作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而是分派在不同国家很多分部的日韩公司,这些分支不能够很好的本地化,不能够融入本地文化,不能包容多元文化,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而仅仅是接受日韩总部的指令的分支机构而已。

  在这里还要提及的是台湾的企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大陆登记的时候,台企是被登记为外资企业的,而且可能是台湾被日本统治了一段时间的原因,在台企中多少有一些日本企业的影子,如等级化,天花板等,同是炎黄子孙,台湾企业似乎也对大陆的人才不能够完全的信任,看了多少心中有些不舒服。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