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外企那点儿事:像系统一样升级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CSDN博客 党先 2010-08-12 大 中 小
进行完入职培训,便开启了你在外企中的程序人生了,需要说明的是,此文章不仅限外企。
如果待足够长的时间,你将从程序员,高级程序员,team lead,一直到manager,甚至director。
我们姑且宏观审视一下此过程,然后再品味一个个细节。
然而审视的过程猛然发现,所谓程序员就是把自己作为程序的人。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此句大概说明的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道则为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万有引力是规律,相对论是规律,而天天陪伴在我们程序员身边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等,也可以看成大自然众多规律中的一小部分,也只有掌握好这些规律,我们才能掌控好计算机的运行。
系统的开发,程序员的升级又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呢?
一、认识规律:道
做一个系统,首先要掌握此项目所需要的技术,如果相关技术没有使用过,则此项技术就是一门尚未认知的规律。在项目开始之前,必须要系统性的认知相关的技术,否则面临较大的风险。
做一个程序员,首先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的掌握,同样需要系统性,否则职业生涯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系统性在此阶段至关重要。
如果在项目中,对相关的技术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则会造成以下后果:
设计出的系统不具有扩展性
应用了笨拙的方式设计程序
出现Bug时无所适从
不知道大家是否参加过这样的项目开发过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在没有一个人系统了解某项技术的时候就进行了开发,大家只好从网上下载一些Sample code来通过复制粘贴来拼凑程序,甚至连每一项配置或每一行代码都没搞清楚,就照猫画虎的拿过来用了,这样不但到了后期,系统几乎没有任何扩展性,并且任何不同于Sample code的灵活的改动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项目组就像眉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改乱闯,但并不清楚每一次改动的真正后果,这样要进行大量的尝试和返工,最后整的整个项目组很累,还没有效果,这个过程我称之为“盲试”,也即在不明白原理的情况下靠反复的体力劳动,逐一遍历所有自己认为可能的修改。
“盲试”是初入职场的程序员经常犯的错误,初入职场,信心百倍,情绪高涨,急于出成果是多数时候的心态,当一个任务下达到手中的时候,并不是系统的阅读文档,进行方案评估以及框架设计(这些其实都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而是急着上手来做,可能在项目的早期,能够很快的出效果,但是随着项目的进行,维护成本越来越大,经常加班,而效果甚微。而对有经验的程序员来讲,前期进行了良好的设计,后期添加模块,需求的灵活变动是相对轻松的事情。
其实也可以理解这种状况的出现,毕竟老板都是心狠手辣的,才不会给你那么多事件做调研,程序员总是有一种被皮鞭赶着走的感觉,从而根本无法系统性的掌握技术和框架设计。这也是面试了很多程序员,每每都号称做过A,B,C项目,分别应用了a,b,c的技术,然而往深入问的时候发现,他们对技术a,b,c的了解也就仅限于A,B,C项目中,对其他一无所知了。
没有系统性的认识技术,则可能写出很多笨拙的程序,丑陋的实现。因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来人家框架中有高效的现成的技术实现这一方面的功能,你不知道,于是根据自己了解的片面技术勉强拼凑成功能,自然也实现了效果,然而当自己开始看这方面的经典书籍的时候,不禁感慨:“咳,原来能够很简单搞定的,当时竟然笨笨的写N多的代码。”
没有系统性的认识技术,出现Bug的时候比添加新模块更痛苦,因为不明白原理,所以只能从表面现象去猜,然后又是进行“盲试”的过程。
因而对技术的系统性认识,实在是不但对项目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一件事情。如果老板是技术型的,在估计项目时间的时候,应该劝说其将这方面考虑进去,如果老板是非技术型的,则程序员也应该自己留下缓冲时间。不然你辛辛苦苦白天八小时给老板了,晚上再加班几个小时又给老板了,你自己如何进步呢?
如果对于程序员,对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
你的职业生涯同样没有扩展性。如果不能够系统的掌握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等基础知识,在程序员的初期可能不明显,随便培训培训也能写出不错的程序,然而当转换方向或者平台的时候,会面临很大的痛苦。而我们能够看到的身边的优秀程序员们,无论让他们做C,C++还是Java,无论是linux还是windows,他们都能够很快的上手,是因为基础好的缘故。
项目和程序员认识规律的方式,其实也无非读书,文档,及原型开发(对于程序员来说,实习阶段相当于Prototyping)。
总结:项目或程序员的第一阶段:悟道,关键词:“系统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