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人人网:中国脸书的寂寞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流光逐云  2013-07-15    

  人人依旧在唾沫声中活得还算可以。刷状态,水人人,这样的日子几乎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仿佛没有了人人(校内)的大学时光是不完整的。倘若它真如众位朋友所说的是行将就木,那我们这些习惯于怀旧的8090后,岂不又多了一个感怀青春逝去的对象。到时候是不是应该为陈总拍个《中国投资人》呢?

  今天就换个角度来看看陈一舟和它的人人吧,来说说它为什么还能生,但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它会死。

  一、哥水得不是人人,是寂寞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而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社会化属性愈发强烈的时代,人的社会关系网其实也随之延伸了。我们可以用微信摇一摇,也可以用陌陌约一约,可以在论坛里聊天打屁,也可以在游戏里吵个天翻。但问题是,虚拟的世界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满足,现实越热闹,内心越空虚。

  调戏siri娘变得流行,以及之前人人上那只小黄鸡带来的热潮,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空虚寂寞冷。大家很少坐下来聊上很久,但却可以和一个机器人扯上一大通。当然,话又说回来,摆个真人在我面前,我也不敢像对siri娘似的那般调戏啊。

  人人其实更像一种线下社交关系的线上化,人人好友大多会是自己同学,外加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反正总有一个“学”字,这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它的发展,不过这个后面再说。

  对于广大白领上班族来说,每天还有繁重的工作和拥堵的交通,既让自己疲于应付,又是居家必备之吐槽对象。但对于人人的主要用户群体大学生们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需要很多东西才能全方位的填充他们除考试周外的其他时间。

  人人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一个打发无聊时间的工具,于是我们看到刷人人成为广大学子们上课时的必备功课,正如那句话,老师讲课吸引度和手机流量使用度是成反比的。很多人都在拿人人的alexa排名说事,确实人人最近的排名已经掉到了全球132位,中文排名24位,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人人在无线端的流量增量是多少,或许这很难统计,但是随便找一个学生的手机看一下它一个月有多少流量是花在人人上就好了。当然,或许去课堂上偷看一下大家在干什么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可问题是无聊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打发吗?屌丝们宅宿舍打游戏,高富帅们约软妹子出来玩,但是有的需求目前来看只有人人可以满足。尽管需求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人满足了学生群体一定的刚性需求,这也成为了其不会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刷人人这个词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用户对于人人的使用情况,大多数人往往不停地往下刷新,直到看完所有没有看过的状态,同时也会不停地刷新页面,以免自己遗漏下新的状态,这多少有点人人焦虑症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焦虑,而是一种恐惧,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害怕失去对周围信息的了解,尽管他们宁愿宅在宿舍里。他们通过在人人上发状态和图片,回复与评论来维持着自己现实的社交关系网。他们害怕自己一旦错过什么,或者离开人人,自己和很多人的联系就会就此断掉,当然事实上或许也确实如此。

  而那些在人人上不停地更新状态的用户,又何尝不是出于一种恐惧,恐惧于失去外界对自己的关注,恐惧于自己失去了在整个群体当中的存在感。

  更何况,每个人心中多少总会有点窥私欲,能够看到别人的动态,然后在自己的大脑中YY一下,有时候可比看上一部日本文艺片舒爽得多。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冲着自己笑了一下,然后发现女神在人人上发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诗句,于是便开始自行脑补,尽管事实上她只是看到她的高富帅男友捧着玫瑰花恰好走在后面而已。

  但也正如罗斯福的那句话,我们所恐惧的只不过是恐惧本身,当人的心智更加成熟时,这种恐惧所给人人网带来的效应就降低了。于是我们看到,人人用户的活跃度往往是在大一时达到顶峰,往后便是递减的了。

  一方面,大家发现了这种虚拟社交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价值实在是不多,更多地只是在浪费时间,而随着大学新鲜劲的过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未来有了规划与思考,大家并不是那么无聊了,也并不是那么害怕与周围的人缺乏联系了。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