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未来的商业出口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李雪峰 2013-07-16 大 中 小
要搞清楚Facebook的优惠券服务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Facebook总是把它们的名字取得很像,而实际上它们完全出于不同的商业模式。
首先Facebook在2010年8月推出了Facebook Places,这是一个基于社交网络成员的自动定位系统。11月,Facebook利用该项技术紧接着推出了Facebook Check-in Deals服务——用户通过Facebook应用程序在餐馆、超市、酒吧、咖啡馆等地方“签到”,Facebook就会提供相应的打折券作为奖励。 2011年11月,Facebook又推出了一个类似的服务Deals on Facebook,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者非常类似,都是Facebook在O2O端的尝试。Facebook推出的这两项服务实际上直接模仿了 Foursquare(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并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 Facebook希望利用社交网络为实体商铺带去客流,虽然这两项服务至今仍然运营,但是和Foursquare的规模差距很远。
Facebook的第二类优惠券服务是于2011年推出的,模仿Groupon的团购服务,用户在Facebook购买优惠券后到店铺兑现。 Facebook的团购服务不局限于打折,而允许客户利用手机搜索附近的优惠活动。(相比较,团购鼻祖Groupon在2012年5月才推出基于地理位置 的移动端服务Groupon Now。)但是Facebook的团购服务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仅仅推出4个月,Facebook就于2011年8月终止了该项服务。
但是Facebook在团购领域的尝试并没有停止,2012年4月Facebook推出Facebook Offers,该项服务与以往团购的不同之处在于:
1. Facebook Offers 的基础是商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商户在主页上发布打折通知,只有其粉丝才能看见。(当然商户也可以利用广告推广其打折活动。)
2. Facebook Offers 非直接交易,想要参加打折活动的用户需要点击优惠信息,然后商户会发送给用户一封电子确认信,同时该用户索要了一张某某店铺折扣券的信息会出现在他的朋友 圈中,用户凭确认信享受折扣服务。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Facebook上点击想要打折券的用户不一定真的会去消费,很多人只是看到朋友索要了折扣券, 然后自己也想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于是他索要折扣券的信息也出现在他的朋友圈中(这就是所谓的病毒式营销),但是真正兑现折扣的用户显然并没有那么多。 Facebook宣称2012年Facebook Offers被420万独立用户索要过。这看上去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并不能确定有多大比例用户兑现了折扣券,所以很难估计其真实的受欢迎程度。
如何看待Facebook优惠券
那么该如何看待Facebook涉足优惠券服务呢?首先,Facebook一如既往地进行了各种尝试,哪怕只是单纯的模仿(模仿Groupon做团购,模仿Foursquare做地理推荐),但是当Facebook发现不对路时就快速退出。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Facebook更接近Foursquare而不是Groupon。Facebook主要通过广告盈利而不是销售商品,所以它可 以向Foursquare一样开发一个地理定位系统为实体店铺打广告,而众所周知,团购的关键是建立地面销售团队和售后保障服务(至少目前是这样),但这 两点都不是Facebook擅长的。所以当Facebook意识到自己的社交网络对团购并不起决定作用时就果断退出了。对于接下来推出的Facebook Offers,其虽有团购的影子,但本质上属于一种广告形式,Facebook并没有过多地涉足优惠券交易。总而言之,在优惠券服务上,Facebook 并没有获得太大利润,未来Facebook很有可能继续推出新的服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