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我国首台多功能太空采矿机器人问世 中国矿业大学突破星际资源开发关键技术
2025-03-17 17:08:00
中国教育在线

  随着地球资源开发进入瓶颈期,人类将目光投向浩瀚宇宙。月球、火星及近地小行星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正从科幻构想走向现实探索。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刘新华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多功能太空采矿机器人,标志着我国在星际资源开发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这款被誉为“星际矿工”的创新设备,凭借独特的仿生设计与尖端技术,为未来地外天体资源勘探开辟了新路径。

  六足仿生结构破解微重力难题

  与传统机器人不同,该太空采矿机器人采用“三轮足+三爪足”六足仿生结构,灵感源自昆虫的锚固机制。团队负责人刘新华教授解释:“月球重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小行星环境更接近微重力。传统钻探依赖自重加压,但在太空极易‘漂移’。”为此,科研团队创新设计阵列式爪刺足,通过模拟昆虫爪刺的高附着力,实现在松散月壤或小行星表面的稳定锚固与灵活移动。目前,该机器人已在模拟月壤环境中成功完成行走、钻探与采样测试,相关技术已通过国家发明专利初审。

  极端环境模拟实验室赋能“太空特训”

  为应对太空极端温差、真空辐射等挑战,团队在矿大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搭建了高精度模拟平台。实验室可精准复现月球表面-250℃至130℃的极端温变、六分之一重力场及超高真空环境,并采用成分与力学特性高度接近真实月壤的模拟材料。“机器人在此‘特训’后,可自适应崎岖地形,并完成资源原位探测与采集。”实验室副教授李瑞林表示。此外,团队正开展月球水冰资源开采、原位制氢等前瞻性研究,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技术储备。

  太空资源开发:人类文明延续的新赛道

  据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李怀展教授介绍,月球蕴藏的氦-3核燃料及极区水冰资源,近地小行星富含的稀土与金属矿产,将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核心战略资源。目前,全球已探明逾1500颗具备开采价值的近地小行星,而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积累的海量数据,为月球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随着太空3D打印、原位资源利用等关键技术突破,试验性开采地外资源或于本世纪内实现。刘新华教授指出:“太空采矿不仅是科技竞争高地,更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我国在该领域的率先突破,彰显了高等教育与科研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将继续深化星际采矿机器人智能化、轻量化研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我国抢占太空资源开发先机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750696138 2024-12-26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