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追寻江海星火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陵青”实践团队探访海安红色地标
2025-06-30 17:12:0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通讯员:毛艺蓉 杨元逸)为深入挖掘江苏省内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足迹从扬州本土延伸至更广阔的江海大地,6月23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红色陵青”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江苏海安市,开展了一场以“追寻信仰星火,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红色精神寻访之旅。继系统梳理扬州市内红色文化脉络后,团队此行旨在进一步拓展红色足迹版图,感悟苏中革命热土的深沉力量。

  团队首站来到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巍然矗立的27米高古铜色花岗岩“刺刀”,直刺苍穹,无声诉说着新四军将士的英勇无畏。七段厚重的挡土墙与927平方米如茵的丝绒草坪,象征着军民同心、共迎胜利的鱼水深情。步入14个主题展厅,从粟裕将军的运筹帷幄到根据地百姓的“箪食壶浆”,一幅幅历史图片、一幕幕场景复原,全景式展现了七战七捷的辉煌史诗,让成员们深刻体悟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和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馆外陈列的坦克、导弹等“沉默战友”,更是无声铭刻着人民军队从筚路蓝缕到钢铁长城的壮丽征程。

  带着对战役宏观背景的深刻理解,团队移步海安烈士陵园。巍峨的纪念碑上,镌刻着1946年苏中战役中牺牲的351位英烈姓名,无声诉说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与荣光。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成员们驻足默哀。革命纪念馆内,3130位烈士的姓名如星河般璀璨,其中一位年轻女烈士的事迹尤为震撼人心——她便是高凤英。团队成员的目光被深深吸引,从陵园对高凤英事迹的集中展示中,深刻感受到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勇气。这直接引出了团队对高凤英烈士更深入、更具体缅怀的下一站。

  怀着对高凤英烈士的崇高敬意,团队专程前往南莫镇高凤英烈士纪念馆。时值高凤英烈士百年诞辰,苍松翠柏间,师生垂首肃立,向这位1947年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的年轻英雄致以最深切的哀思。馆内珍藏的泛黄《新华日报》,记载着她“打仗能手”的传奇;全息影像生动再现了她凭借超凡水性惊险营救战友的英勇瞬间。在“浴血高家垛”剧场,光影艺术重现了高凤英被捕后坚贞不屈的壮烈场景——腿部中弹的她被反吊屋梁拷打,未吐露半字机密,牺牲前刻于墙面的“跟党走”血字,如烈火般灼灼燃烧,彰显了信仰的纯粹与力量。纪念馆尾厅的英烈墙上,4858颗金星熠熠生辉,将高凤英22岁的青春,永远定格为江海大地上不朽的信仰坐标,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中。

  “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都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震撼心灵,启迪思想。”团队指导老师成容容在总结时动情地说。此次海安之行,从宏大的战役背景到集体的不朽丰碑,再到高凤英烈士个体的光辉形象,层层递进,让“红色陵青”团队的成员们对红色基因的内涵有了更为具象而深刻的体悟。

  据悉,此次实践成果将成为团队“江苏红色足迹”图谱的重要篇章。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一方面深入社区乡镇宣讲海安红色故事,让英烈精神如星火燎原;另一方面,将系统整理包括扬州、海安在内的探访资料,精心编写成图文并茂的《红色手册》,并同步上传至团队专属的红色文化网站,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红色教育资源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红色陵青”社会实践团队誓言将继续扩大红色足迹,追寻遍布江苏乃至全国的信仰星火,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壮阔航程,让革命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