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书院文化更是其文脉肌理中深邃的印记。这个暑假,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江学院)文小青团队积极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系列活动,千年流转中的书院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中绽放别样光彩。
溯源问道:实地研学触摸书院根脉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教育传统。文小青团队走进这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文化研学之旅。队员们聆听吴国富教授对书院历史及《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详细介绍,研读碑刻上的经典篇章,深刻领会其中的文化思想和治学精神。抗战时期,书院坚守文化传承与精神火种的感人故事,更使大家感受到文化在苦难中不灭的坚韧力量。
(吴国富教授讲授《白鹿洞书院揭示》)
周敦颐开办的濂溪书堂对后世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文小青参观周敦颐纪念馆,通过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和多媒体展示全面了解周敦颐的生平、思想体系和学术成就,感悟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及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创新。分布各地的众多“濂溪书院”更是见证了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辉煌历史,印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文小青参观周敦颐纪念馆)
薪火相传:文化宣讲筑牢文明根基
文小青团队走进青年路社区,队员肖佳怡为社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书院文化课。“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有哪些?”话音刚刚落下,一双双小手就踊跃举起。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古代书院的起源发展与建筑特点,还一起分享了抗战时期发生在白鹿洞书院的红色故事。
(社区里的书院文化小课堂)
(社区居民分享抗战时期发生在白鹿洞书院的红色故事)
在爱莲小学,一场以“书院文化连四海 白鹿清音润童心”为主题的国际交流活动火热上演。中外师生共同吟诵朱熹《观书有感·其一》,来自台湾的查太元博士生动解析“源头活水”的哲思。
(中外师生吟诵《观书有感·其一》)
(查太元博士解析“源头活水”)
这场以书院为纽带、穿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以最鲜活的形式昭示:当中华文明的甘泉浸润两岸心田,当文明互学的桥梁连接世界各地的学子心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便在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培育中愈发坚实而深远。
(爱莲小学书院文化活动合影)
知行合一:基层实干彰显青年担当
何为书院精神?它是“尊师重道,崇文尚学”,也是“修身齐家,经世致用”。 在谭畈村,文小青团队协助村委会建立户厕改造“一户一档”数据库,推动“厕所革命”从“改得好”向“管得好”转变;对水库开展全面巡查,检查安全设施,筑牢防汛屏障;走访低保户,给予物质帮助,传递社会温暖。
(检查水库周边安全设施)
在青年路社区,队员们进行理论宣讲,宣传《习近平著作选读》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移风易俗和反诈知识宣传,提高了居民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组织社区清洁,大手牵小手一起当好环保小卫士。传承书院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这份感悟化作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的动力,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指导社区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千年书院,历久弥新;文化薪火,代代相传。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江学院)文小青团队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心灵感悟精神力量,他们用青春的热忱与责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的铮铮誓言。在时代的浪潮中,书院精神正焕发出新的光彩,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文化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来源:九江学院;文:刘子欣、喻佳蕊、陈筱云;图:卓锦涛、何仁杰、刘子欣 )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