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青年实践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兴萤火”社会实践队,以“红心向党守初心,青春逐梦兴乡村”为核心品牌,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行动,通过实施“四个计划”筑牢实践根基,落地“四兴工程”激活产业兴、文化兴、教育兴、人才兴的服务效能,让青春萤火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璀璨光芒。
一、实施“兴产计划”,聚焦实践服务,破解振兴难题,凸显 “硬实力”
以“社会服务解民忧”为导向,立足乡村发展亟需,将实践队的专业优势如电商、市场营销等专业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对接。针对农业产业升级,组建“科技助农小组”,引入农产品电商运营、智慧种植技术;以“网络直播”为核心平台,团队化身土特产宣传主力军,拓宽销售渠道,让乡村好物走出大山,助力农户增收;关注乡村民生痛点,开展“健康宣传”“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为留守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守护儿童心理健康。以钉钉子精神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用实打实的服务成果彰显实践队的“硬实力”。

“科技助农”实践组

“网络直播”营销组
二、实施“薪火计划”,聚焦文化传承,焕发乡村活力,提升 “浸润力”
以“以文化人传薪火”为使命,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共生。组建“文化调研队”,走访民间艺人、收集非遗技艺,将剪纸、竹编等乡村文化元素转化为“文化体验课”,通过非遗手工竹编画,让更多老人感受文化魅力;设计“乡村文化IP”,拍摄乡村历史纪录片,通过当地共青团短视频平台宣传乡村美景、民俗故事,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发展;协助村两委整理村史资料,以文化浸润涵养乡村文明新风。

非遗手工竹编画活动

乡村企业文化访谈
三、实施“启智计划”,聚焦政治引领,锚定振兴方向,汇聚“向心力”。
以“红心向党”为思想根基,将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理论学习融入实践全过程。通过开展“田间思政课”“红色宣讲会”等活动,组织队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邀请驻村党员干部分享乡村发展经验,引导队员在走访调研、产业帮扶中坚定理想信念,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实际动能,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一线代代传承。

“共议振兴,点亮乡村”座谈会

“田间思政课”足迹暖乡村
四、实施“青苗计划”,聚焦人才培育,赋能乡村未来,增强“凝聚力”
紧扣“立德树人”延伸服务链条,以“育乡村新人、强振兴动能”为目标,针对乡村教育资源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在乡村学校开设“萤火课堂”,围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成长规划三大模块,为留守儿童定制课程——既通过作业辅导、知识拓展等方式补齐学业短板,又借助科学实验、艺术手工等课程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建立“1+N”帮扶机制,每名队员对接1名乡村学子,通过定期回访、线上交流等方式持续关注成长,用“青苗引航”的温度,凝聚起乡村人才成长的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储备青年力量。

“光彩蝴蝶”手工创艺课

一堂“红色情景剧”
从“四个计划”夯实实践根基,到“四兴工程”激活乡村动能,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新兴萤火”社会实践队的脚步,始终与乡村振兴的脉搏同频共振。这束“萤火”或许微小,却以青春逐梦的执着和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汇聚成温暖而持久的力量。(来源: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文:刘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