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调剂信息
一、学院概况
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是吉林省第一个培养应急安全领域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教学单位。学院前身是学校在2001年在吉林省率先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23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在省内、国内的地位也不断跃升,在吉林省处于龙头地位,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学院获批吉林省专业特色学院,标志着学院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院具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2001年,学校在吉林省率先设置安全工程专业;2014年,学院获得吉林省第一个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了吉林省应急安全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空白;2016年10月,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在吉林省同类专业中第一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率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标志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标准和要求;2020年10月,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在吉林省同类专业中又先行通过第二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3月,学院在吉林省率先设置消防工程专业,作为吉林省唯一开设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单位,将引领吉林省消防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2022年3月,学院成功获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将为吉林省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24年7月学院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三个专业本着国家“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的发展战略,打破专业壁垒,互相支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形成应急安全专业群。
学院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较丰富、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共2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占7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研究人员达到100%,“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专业教师中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1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9人,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6人,省级D类人才3人,E类人才4人,吉林省首批教育世家1人,建大名师1人,长春市三八红旗手1人,吉林省应急管理专家4人,吉林省消防总队火灾事故调查专家2人,长春市应急管理专家9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1人,美国加州浸会大学访问学者1人,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1人,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学者1人;学院全体教师历经20年的努力拼搏,创造了“十个一工程”,为国家基础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工作在安全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骨干,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成为国家的高精尖技术人才。
二、调剂信息专业目录
学科名称
085700 资源与环境
02 安全工程方向
083700 安全科学与工程
复试科目
安全管理学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流体力学
2.安全学原理
三、调剂参考资料
-----招生专业、代码-----
安全科学与工程 083700
资源与环境 085700
安全工程方向 02
-----复试复习参考书-----
《安全管理学》,吴穹、许开立编,煤炭工业出版社。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流体力学》,龙天渝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安全学原理》,张景林、林柏泉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四、调剂有关说明
1.报考专业达到2025年国家划定的复试分数线基本要求(A类考生);且符合《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有关调剂政策和考生调剂基本条件要求。
(1)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201英语一、204英语二可视为相同考试科目;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4数学(农)、396经济类综合能力可视为相同考试科目。
(2)考生初试外语科目须为统考英语。
(3)初试未考统考数学的,不能向初试设统考数学科目的学科调剂。
2.在4月8日至4月28日,教育部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开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考生在调剂系统里报名,在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时一定确定选好研究方向。
3.关注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处网站相关复试信息以及2025年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相关专业的招生备注要求。
五、学院网址及咨询联系方式
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网址:
https://yjkx.jlju.edu.cn/
学院导师风采:
https://yjkx.jlju.edu.cn/szdw/sssds.htm
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咨询QQ群:1040700594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