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生物学》课程由动物科学专业负责人于妍教授主持建设。自2008年开设以来,历经十七年深耕与迭代,已发展成为一门融前沿教学理念、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产业于一体的示范性课程。作为专业核心必修课,该课程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动物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分类特征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动物类群鉴别、繁育生产等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
课程曾于2020年获评“吉林省一流本科课程”。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积极响应新农科建设与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全面优化教学目标、更新课程内容、拓展实践平台,加强在线资源与课程思政建设,逐步构建出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课程体系。
针对新农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混合式教学融合不深、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等痛点,课程团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理念,系统构建了“一核两基三融”教学模型和“三考”综合评价机制。所谓“一核”,是指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两基”指线上与线下双教学阵地协同并进;“三融”则涵盖课程思政融合、科研项目融合与实践教学融合。
通过该模式与机制的系统实施,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于2023年获评“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2024年获得吉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李春义教授与其他成员荣获2024年“‘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最美教学团队”称号。
在实践教学方面,课程突破传统框架,构建了“基础实践—创新实践—竞赛驱动—企业实习”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依托4个省级科研平台和多家龙头企业,学生深入开展包括鹿心血肽压片糖果、全鹿膏在内的14项开放性实践项目。部分成果已由吉林省东鳌鹿业集团有限公司转化投产,年销售额达290万元,切实服务吉林省梅花鹿特色产业发展。
数字化资源建设同样成效显著。课程目前已建成在线教学视频296个、动物标本296件、永久装片560张。近两学期,在线学习人数达4062人,课程资源使用量超301万次。学生平均成绩由78.25分提升至83.00分,课程目标达成度提高5%。
近年来,学生依托本课程参与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50项,展现出优秀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课程负责人于妍教授表示,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既是对课程团队长期教学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持续推进课程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农科建设的重要成果。“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新农科与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前瞻布局和扎实成效。”
长春科技学院一贯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通过完善“校院联动、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机制,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创新,打造了一批高质量“金课”。同时,学校以“四新”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动跨学科融通与产教融合,构建起与社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