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华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打造“双课联动+四元融通”的育人路径,为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注入新活力。该模式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培养过程,在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上成效显著。
在深化课程体系思政引领方面,北华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以“显性+隐性”双课为载体,将培根铸魂与专注志业深度融合。一方面,精心打造兼顾思政性、专业性与行业性的研究生精品显性课程,强化科技伦理,突出家国情怀;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涵盖师生探究学习、科创竞赛、校园文化、艺体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等在内的五育并举特色隐性课程,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全方位塑造研究生的品德与专业素养。
同时,北华大学对标培养目标基准要素,创新构建“通识基础+专业核心+前沿拓展+实践创新”融合链式课程体系。其中,“通识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开设行业文化历史类、学科交叉类特色课程,为研究生文化情怀、跨域知识、科研基础及职业素养的形成筑牢根基;“前沿拓展+实践创新”课程模块则聚焦产业化环境,开设行业实践、卓越创新与社会服务等特色案例库类课程,实现理论性与交叉性、专业性与职业性、前沿性与实践性、创新性与服务性的有机统一。
在培养过程中,北华大学实行“产教融合+流程贯通+职业衔接+学科交叉”的四元融通式培养。学校围绕培养目标,积极打造高校、企业、行业多主体参与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促使行业问题、专业知识、教学案例、实践项目、论文选题、成果转化等形成系统关联,实现“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培养流程的顺畅贯通,有力推动智力聚集、资源融合、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在课程学习阶段,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开展融入职业标准、执业资格、职业伦理的案例研讨式教学。导师课题组引入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实践创新成果,助力研究生开展“行业领域+职业衔接”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在专业实践阶段,以产业(行业)关键技术需求为导向,实施“行业问题+双导师制+实践成果”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以解决行业问题为驱动力,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整合产教资源。学校还修订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双导师制协同培养流程、职责与评价,建立校企协同培养实习实践平台,发挥校企共建共管优势,鼓励多学科交叉组建师生团队攻克行业难题,培养研究生高阶跨界思维、复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学位论文阶段,坚持以需求、问题、成果为导向,从产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实际问题中提炼论文选题,行业专家与校外导师全程参与指导,充分论证论文选题与实践成果的应用前景、技术转化及市场效益,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与行业技术升级,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服务能力。
北华大学通过“双课联动+四元融通”专业学位研究生育人路径的实施,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教融合深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同类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北华大学将持续优化育人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赵翠青、孙海明、王丹、刘家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