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大赛的零售项目,全面考核选手依据职业标准与行业规范,完成商品管理、销售技术及客户服务的综合能力,远非简单的“卖货”,是一场对现代服务素养的极致考验。赛场上,陈俪夫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精准的数据决策、新颖的视觉营销方案以及卓越的客户服务意识,其专业表现赢得了裁判组的一致好评。
金牌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极致追求与千余小时的艰苦磨砺。清晨七点半,陈俪夫的身影已准时出现在实训室,用流利英语反复打磨销售话术。每天长达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被精细分解为一个个“技能锻造”环节。“细节攻坚战”更是追求毫厘之差,商品陈列倾角、介绍手势幅度、英语语音语调,都在严格校准下不断优化。
“夺冠瞬间是激动的,但更难忘的是备赛期间对每一项技能、每一个流程的反复打磨。”陈俪夫回顾备赛历程时坦言。
金牌的取得,源于长春科技学院对深化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坚持。学校将技术技能融通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全面落实“岗、课、训、赛、证”一体化育人思路,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有效实现了学生从掌握基本技能到胜任复杂岗位需求的阶梯式成长。
指导教师王巍说:“此次大赛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出发,涵盖零售数字化销售平台操作,视觉营销线下销售和线下售后服务等环节,训练过程中全面覆盖了大赛技术文件的各项技能考核点,目标是培养真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校常务副校长刘洋表示,全国技能大赛从不是“终点”,而是摸清技能人才培养方向的“起点”。他想搭建一座“从赛场到产业”的桥:让外省的训练模式融入高校实训,让学生在校就能练赛场技术:借鉴校企联动经验,让选手的技术能在企业落地。
长春科技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持续探索,已结出丰硕成果。近年来,学校选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3枚、优胜奖30余项。
陈俪夫的金牌,是长春科技学院育人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崭新起点。当一所高校真正将学生的成长置于中心位置,为他们搭建通往梦想的桥梁时,每一颗星星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