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师:支教与升职评职挂钩
“能不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下一步我们准备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上。”三河乡中心小学校长王子玉踌躇满志地说。
作为“领导配备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的具体体现,王子玉刚刚从额尔古纳市区调来上任,他曾在全市最好的额尔古纳市第一小学从事多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在,王子玉吃住都在学校,还承担了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一趟位于市区的家。作为一种激励,王子玉每个月可以得到两百元的补助。
呼伦贝尔市教育局明确提出,示范区要实施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基层乡镇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一对一”帮扶计划,帮扶期为3年,互派教师和干部双向培养。城镇教师在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时,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连续任教两年以上的经历。
同时,呼伦贝尔市加大对校长、管理干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2011年,呼伦贝尔市实施了“61324”人才培养工程,计划选拔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并将送课下乡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师资均衡,呼伦贝尔市还推进全市“四级联动”科研机制,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组建以市级教研员为核心的学科教研团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位市级教研员在全市13个旗市区都要建立教研基点校。
在师资均衡方面,以阿荣旗为例,该旗严格执行“新招聘教师应先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3年”的政策,并且要求所有教师评职称、升职必须要有到薄弱学校支教1年的经历。为了迅速改变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欠缺,阿荣旗还接纳了大量特岗教师。
“让流动起来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阿荣旗教育局局长曲小伟说,“我们为支教教师和特岗教师建好了周转宿舍,每间宿舍面积35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热水器、办公桌椅、电视、煤气灶等设施齐全。”目前,呼伦贝尔已完成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144套。
有了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许多教师并不把支教当作一件苦差事,而是看作自己职业发展的难得经历。海拉尔五中教师王京梅是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回忆起到海拉尔四中支教的经历,她感慨地说:“收获太多了。”虽然每次都要骑一小时车才能到达支教的学校,但是帮助这所学校开起了新课标要求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课,她倍感自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