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大学“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本科生全球科考团队赴德国开展实践研学
2025-08-13 11:5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25年7月14日至20日,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全球科考团队跨越万里,在马克思故乡特里尔、恩格斯故乡伍珀塔尔及柏林等思想圣地,开启为期七天的思想溯源和当代对话之旅。师生们通过故居探访、学术对话、主题研讨等形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科考首站来到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里尔——卡尔·马克思的故乡。团队寻访了马克思出生地、故居博物馆及其母校。故居博物馆内13个展厅的丰富展陈,生动呈现了马克思的生平、著作、思想及其世界性影响,特别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不同视角,为同学们打开了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新窗口。

  漫步老城,从历史建筑到采用马克思形象的红绿灯小人,同学们既探寻着马克思的生活遗迹,也观察着当代德国社会对其形象的重新构建。在马克思雕像前,同学们围绕“中德马克思形象构建对比”展开热烈分享。

  带着特里尔的思考,团队抵达第二站——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故乡伍珀塔尔。清晨的细雨中,同学们在恩格斯故居的花园雕像前分享了恩格斯的生平及其与马克思的革命友谊。故居博物馆为同学们详细地描绘了恩格斯作为工厂主之子、哲学家、革命家等多重身份的立体形象。

  伍珀塔尔大学哲学教授斯迈尔·拉佩奇不仅为同学们细致讲解珍贵文物,分享了恩格斯与家庭、马克思间的趣事,更在下午的交流中就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当代性别议题等发表了深刻见解。

  行程的第三站聚焦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的前线——埃森与科隆。在鲁尔区博物馆,这座由洗煤厂改造而成的工业遗产典范,同学们通过丰富的实物展品、矿石标本和历史影像,深入了解了鲁尔区的兴衰转型,触摸到19世纪无产阶级成长的物质根基脉络。

  下午,团队转赴科隆市中心,在《新莱茵报》编辑部旧址前,同学们围绕“科隆的革命土壤与《莱茵报》《新莱茵报》的历史脉络”进行专题分享,深入分析了科隆成为革命阵地的原因,梳理了《莱茵报》《新莱茵报》对马克思思想转向及革命实践的影响。

  柏林,作为科考的最后一站,承载着马克思从哲学探索走向革命批判的转向。同学们在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聆听着历史沿革讲解,走进马克思的母校柏林洪堡大学,感受知识殿堂与批判传统的传承。在洪堡论坛的文物展厅,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特别是中国藏品,引发了同学们对文化迁移、历史叙述权力的深入思考。


  学术交流是柏林之行的核心。团队在罗莎·卢森堡基金会聆听了郝克·内德曼博士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编纂理念的讲座,强调其开放性、历史性;当晚,弗兰克·恩格斯特博士则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与沿革”为主题,阐述了面对历史巨变与政治困境,欧洲思想家们如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重构与创新。两场讲座都为同学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复杂脉络与当代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贯穿整个科考行程,团队始终坚持每日研讨总结。同学们结合实地见闻踊跃发言,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向世界阐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考察与思考中深化认识、坚定立场。

  同时,团队五个学术小组围绕《共产党宣言》的形成与核心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及其当代形象重构、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史、社会革命与国家治理的实践路径、当代世界资本主义重要问题等核心议题,在各站积极开展了街头访谈。通过与德国民众的直接交流,同学们收集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认知的第一手鲜活素材,为专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现实参照和跨文化视角。

  七天的德国科考之旅圆满结束。从马克思故乡特里尔的思想寻根,到恩格斯故乡伍珀塔尔的思想接力;从埃森、科隆革命阵地的实践溯源,到柏林从哲学到革命的思想追问与当代对话,科考团队始终在历史遗迹与学术殿堂中穿行,在物质根基与精神锋芒中感悟。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生平、著作及其时代背景的理解,更在实地考察、专家交流与每日研讨中,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历史流变及其在当代世界不同解读的认识。这次追寻足迹的旅程虽已结束,但播撒下的思想火种,将激励着青年学子们继续思考如何肩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探索前行。

  (通讯员:廖书仪、周瑞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3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