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今年以来,多位院士卸任高校领导
2025-11-10 11:02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近期,多所高校领导班子调整。

  11月4日,据首都医科大学官方微信消息,日前,首都医科大学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校长调整,张罗同志任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卸任该职务。

  而在此前,今年8月,时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卸任该校院校长。

十余所高校,院士领导卸任!

  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外,2025年以来,已有多位院士卸任高校领导班子职务,引起广泛关注。

  据微言教育10月21日消息,日前,中央批准:高翔同志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贾振元同志不再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贾振元出生于1963年7月,本、博(硕博连读)均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振元长期任职大连理工大学,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大连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等职,2023年2月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至此次卸任。

  新任校长高翔出生于1968年10月,杭州人,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他的到任,也延续了大连理工大学“院士治校”的深厚传统。大连理工大学当前党委书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也就是说,大连理工仍为“双院士”挂帅模式,即党委书记和校长均由院士担任。

  据微言教育10月17日消息,日前,中央批准:刘波同志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张广军同志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刘波出生于1967年10月,河南许昌人,哲学博士,是一位在高等教育界深耕多年的资深管理者。她早年曾任职于东南大学,历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此后执掌中国矿业大学,出任党委书记。

  此次卸任的张广军,出生于1965年3月,天津汉沽人,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2023年11月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至此次卸任。

  张广军长于几何量动态测量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主持研制成功小型高精度天文导航星载产品、航空装备飞行性能动态测试站、列车运行状况正线动态测试站三类系列测试设备,填补国内空白,于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5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官网更新显示,张艳博已任华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此前担任该校校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成已卸任。值得一提的是,张福成也是河北高校唯一的两院院士校长。

  早些时候,今年8月,“安徽先锋”发布消息称,日前,省委决定,提名熊宇杰同志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此前,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担任。

  公开资料显示,李亚栋,1964年11月出生,安徽宿松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于2022年6月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更早之前的今年5月,公开消息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已不再担任江西农业大学校长。

  魏辅文,1964年4月生于重庆市云阳县,1984年和1987年在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7年,魏辅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随后又相继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同月还有消息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卸任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职务。徐春明1965年2月出生,山东省寿光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等职务,2022年2月出任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

  今年4月,苏州大学网站“现任领导”栏目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不再担任苏州大学校长职务。应汉杰1969年7月出生于浙江慈溪,教授、博导,他主要从事生物与制药工程领域研究,于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2023年11月出任苏州大学校长。

  在他卸任后不久,苏州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大会,“80后”副厅长张桥出任该校校长。

  今年2月,人社部网站发布消息,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浙江大学官网资料显示,杜江峰,男,汉族,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杜江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度过了31年,他16岁被保送少年班,28岁进军量子计算,46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物理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国际学院院长(兼),苏州高等研究院院长(兼)等职。2018年4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2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国际电子顺磁共振领域的最高奖项——扎沃伊斯基奖(Zavoisky Award)颁奖典礼在俄罗斯喀山隆重举行。杜江峰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因其在基于自旋量子比特的磁共振谱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授予2025年度扎沃伊斯基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科学家。

  今年1月,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委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黄如已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部长级)。1月14日,人社部网站发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免去黄如(女)的东南大学校长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如本科、硕士就读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后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2年1月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在院士校长卸任的高校中,985大学多为延续院士接任。如前文所述的大连理工大学,新任校长高翔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新任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琰铭;东南大学新任校长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

校长是否必须是院士?

  梳理发现,上述卸任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的“院士”大多在2022年之后上任。

  也是在这一年,高校密集进行人事调整,一批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走上了大学“掌门人”岗位,备受外界关注。

  对此现象,不少人认为,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当校长有分量也有力量。院士当校长,无论对推动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还是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等,都有独特优势,可发挥自身所长。事实上,这也是各大高校聘请院士当校长的重要原因。

  一些高校聘请院士当校长,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院士校长能够推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上发力,能够提升高校的科技实力,能够吸引到更多高水平人才,能够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等。

  对此,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曾撰文探讨什么人适合当大学校长?他认为,从世界范围看,筹集经费的能力,是著名高校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校长首先就需要是一个经营管理人才,只是其经营管理的对象是大学而已。仅仅有经营管理能力还不够,作为一个优秀的校长,更需要熟悉大学,熟悉教育,熟悉学术,是一个优秀的教授。

  校长是否必须是院士?答案是否定的。院士头衔代表的主要是学术成就,能找到一个具有优秀经营管理能力的院士当校长固然好,但没有必要把院士当成校长任职的“硬门槛”,毕竟校长这个职位的主要诉求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大学管理与服务。

  从近年来院士密集出任,再到陆续卸任高校“掌门人”的现象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轮人事更迭,更是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杨菲菲)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部分内容参考陈志文观察、橡树实验室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4-17 10:34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1-07 10:16
未标题-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