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胸怀报国志 创新不停歇
2019-03-10 10:5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牢记总书记深情嘱托——来自教育战线的奋进故事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

  ——习近平

  北京时间2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第185届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这是90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

  时光倒回到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科大,“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总书记的这番话让潘建伟心潮澎湃。

  在引领创新的这条道路上,潘建伟和他的团队从未止步。2001年,潘建伟回到中科大组建量子通信实验室,在不到20年时间里,他和团队取得累累硕果,研究成果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量子科技世界前沿的突破,只是中科大誓攀创新之巅的一个侧影。目前,中科大每年科研经费达15亿元左右,在研项目达3000余项,一颗颗未来重大科学发现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能在中科大做研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潘建伟说。学校把最好的条件优先给科研和教学;不论资排辈,给新人施展才华的空间;学术不设禁区,宽容“异想天开”。“正是这种对科学原则的执着和坚守,让中科大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

  从大尺度的空间探测到微尺度的量子调控;从发现突破麦克米兰极限的铁基高温超导材料,到主导研制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从开通国际上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到研制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中科大在多个前沿科学领域频频亮剑、成果频出。

  中科大科研成果“井喷式”发展有何秘诀?该校科研部副部长朱霁平说,秘诀之一是尊重学术发展内在规律。“科研成果不是学校用‘鞭子’赶出来的,科研有其内在的规律。尊重规律,才能尊重学术。”

  为了提供一个“不受干扰”的学术环境,中科大对高层次人才实施“柔性考核”,通过学术交流会议,对科研人员3—5年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职考评”,着力打造无行政化、无门派之分、无后顾之忧的科研环境。

  在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中,毕业或任教于中科大的80后占比很高。目前,该校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427人,占教师总数的1/3;“青年千人”“国家优青”“青年拔尖”“青年长江”人才不重复统计226人,在高层次人才中占比超过半数。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走进中科大的校门,迎面便是醒目的校训。“这也是中科大精神的浓缩。”中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说,60年来,中科大牢记使命,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抢占世界科技前沿。

  【代表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

  服务国家战略 争当科技中坚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中科大时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中科大在立校之时就将“红专并进、科教报国”作为办学宗旨。60年来,中科大为祖国培养出了32位科技将军、73位两院院士及大批前沿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国防科技中坚。

  60年来,我们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党中央、国务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合肥市、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科大的关心、支持和厚爱,是我们勇攀高峰、力争一流的磅礴动力。

  未来,中科大将继续坚持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国内重大需求,执着攻关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着力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筹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努力使之发展成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