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多维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教育模式 打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新高地
为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山东政法学院立足法学学科优势,以“多维协同”为核心,通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校地、国际资源四大维度创新联动,构建知识产权教育“山政模式”,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
一、课程体系协同:思政引领与“法商融合”双轨并进
学院以“课程思政”为内核,构建“3+2”职普融通课程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法学、商科、技术深度融合。联合方宇知识产权集团、千慧知识产权集团等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知识产权管理》《商标法实训》等特色教材;共建《商标法》《知识产权管理》《数字法学》等校企合作课程。创新“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由校内教师与实务专家联合授课,在“专利布局实训”“地理标志品牌运营”等课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
二、师资队伍协同:多元主体共筑实践育人生态
打破传统师资边界,构建“校内导师+法官+企业专家+国际学者”多元师资队伍。校内选拔30余名兼具理论与实务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项目;校外聘请40余位法官、知识产权代理师及企业高管担任实务导师,共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心”“法律诊所”等平台。与千慧知识产权集团联合开发“专利申请实务模拟”“跨境技术许可谈判”等实训模块,年均指导学生处理商标维权、专利检索等实务案件200余件,推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闭环培养。
三、校企校地协同:产教融合赋能全链条创新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校内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暨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打造从专利检索到侵权诉讼的全流程实战场景。校外积极联动企业共建平台,与千慧知识产权集团共建“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研究中心”,年均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导航、技术转化等服务50项;联合方宇知识产权集团开展“地理标志品牌指导站”建设,带领学生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产业调查,实现“地标产品”全链条保护。
四、国际视野协同:双轨培育高端涉外人才
依托涉外法治学院,开设《国际知识产权法》《WTO争端解决》等双语课程。选拔学生参与跨境技术许可谈判、国际模拟法庭等实战项目。2025年,学院计划申报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点,构建“国内认证+国际衔接”学位体系,为全球化竞争储备高端人才。
五、育人成效: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通过“课程—师资—产业—国际”四维协同,学院近六年累计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300余名,毕业生行业就业率达91%,其中70%入职知识产权公司、代理机构、科技型企业法务部门,20%进入司法机关及仲裁机构,形成“专业服务+司法保护”人才输送双通道。学院面向社会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累计培养企业法务、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等300余人,为知识产权强省、强市提供持续智力支持。(通讯员:陈志刚、杨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2025-05-01 09:01
SRC-1212110012
2025-05-01 07:58
SRC-847798756
2025-04-30 16:36
SRC-880162764
2025-04-30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