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红色文化融入固本铸魂育人体系的新尝试——山东建筑大学“红色雕塑展”
2025-07-04 14:00:00
山东建筑大学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明确提出了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教育发展规划。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固本铸魂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路径。
  7月1日,山东建筑大学举办了“红色铸魂,匠心筑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红色雕塑主题展览。此次展览是艺术学院赵学强教师团队创作,以“历史坐标中的生命礼赞”为主线,团队教师以刀凿为笔、以雕刻为史,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壮阔风云凝固为艺术的丰碑,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和党的精神谱系。本次展览,以红色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形式,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达到了涵养正气,坚定信仰,启迪智慧,浸润心灵的立德树人目标,创新了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模式,对于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示范意义。
  一、红色文化赋能艺术创作
  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和灵感,而且能够增强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感染力。红色文化蕴含着大量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如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嫂精神等,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使艺术作品更具精神力量和思想深度。红色文化推动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创新,提升了艺术创作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中的重要功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雕塑展览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红色文化赋能艺术创作的鲜活案例,极具借鉴意义。雕塑展览既体现了团队教师的艺术创作水平,又提升了受众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
  二、雕塑创作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雕塑展以山东党组织的革命历史为基本线索,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英勇事迹,其中“文登党组织成立”“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天福山起义”“根据地大生产运动”“大调干”“渡江战役”“大支前”“抗美援朝”等故事,具象化地呈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三、雕塑创作涵养爱国情怀
  《抗大一分校女学员》雕塑,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抗战精神,重温了抗大一分校十几岁的女学员们,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直至全部壮烈牺牲的英勇故事。《女战士》雕塑,以战地救护员刘守玫为原型,呈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战场救护员从湖南转战上海、徐州,为救治伤员英勇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次雕塑展览突显了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担当,激发了爱国情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强化了国家认同。
  四、雕塑创作凝练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雕刻艺术创作需要有精湛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态度,专注耐心的投入,传承与创新的融合。赵学强老师深耕雕塑教育二十载,始终将刻刀视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媒介,其作品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冀鲁边区纪念馆”“红色胶东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林一山事迹陈列馆”“国家粮储山东局红色纪念馆”“菏泽工人运动史纪念馆”“博山四十亩地红色展馆”等红色文化纪念馆均有展出,实现了让英雄史诗在泥土中重生,在金属中永铸的艺术创作目标。(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秀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