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院暨理事会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召开
10月16日,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院暨理事会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召开。会上,研究会主要负责人以及省内高校代表围绕高等教育研究院建设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就“十五五”规划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由研究会名誉会长,研究会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院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惠国主持。

研究会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宋承祥;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戚万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外办原主任蔡先金;研究会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临沂大学原校长韩延明;研究会秘书长、高等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宋新刚;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院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学校校长孙承武;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学校常务校长刘先义等专家出席会议。

孙承武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研究院近年来在政策研究、课题攻关与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高等教育研究院作为连接高校教研资源与地方治理实践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区域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孙承武强调,高等教育研究不仅要关注学术高度,更要把目光投向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现实问题,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转化。

宋承祥在讲话中感谢戚万学、蔡先金两位专家的加入,为研究会注入强大智力支持,并肯定了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在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他要求研究院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扩大专家库、强化平台服务功能,确保规划落地见效。他号召全体成员珍惜机遇、携手奋进,为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刘先义作了近年研究院工作汇报并提出“十五五”发展设想。他系统总结了研究院在课题研究、政策咨询、标准制定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坦陈研究范围与服务能力上的不足。刘先义提出,未来研究院应围绕“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智库功能、推进开放协作”三大方向壮大研究队伍、创新工作模式并推动成果转化,以更好地服务“双一流”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实践。

戚万学就研究院的定位发表了独到见解。他认为,在发展路径方面,研究院要坚持“错位发展”原则,精准明确主攻方向,避免资源分散;在研究保障层面,强调稳定的资金支持与专业的团队保障是开展长期且高水平研究的必要前提;在成果导向方面,研究成果应突出可操作性和转化价值,确保研究能够切实落地并产生实际效益。

蔡先金从国际视野出发,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瓶颈在于理论研究不足、经验依赖过重,强调研究院应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定位。他倡导研究院以全球视野开展系统研究,产出具有原创性与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中国教育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韩延明提出了“校本式立院、开放式办院、课题式研究、联盟式攻关”四条建设路径,强调依托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平台整合省内资源,形成“小核心、大网络”的协同研发格局,以课题招标和联盟合作提升研究实效。

宋惠国强调,研究院需明确自身定位,聚焦核心任务,避免“四面出击”。他提出研究院应通过扎实的成果证明价值,建议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校本式立院”与“课题式研究”相结合,以实效服务山东高等教育发展。

与会各方就“十五五”规划纲要形成初步共识: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高校管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现实课题;二是构建以核心团队为引领、广泛联动的研究网络,提升研究覆盖与影响力;三是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咨询、培训服务和区域治理方案转化。会议还明确了后续推进路径,包括年度课题招标、联盟式攻关与面向社会的咨询服务三条主线,并计划组织全省会员单位参与的系列学术与应用推广活动。

本次联席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山东省高等教育研究院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将把会议达成的共识尽快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方案,推动研究院在“十五五”期间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治理与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讯员:杨宜林 闫理昌 林建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