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14日,山东财经大学第三届诗学研讨会在舜耕校区、乡村振兴学院召开。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吉狄马加,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魏长民,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学校原党委书记王邵军,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刘致福,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艺丁,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文强,省委宣传部理论二处四级调研员李力等50多位文学家、嘉宾参加开幕式。校党委书记查玉喜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奎皓主持。

著名诗人、批评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唐晓渡,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散文、随笔作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川,著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欧阳江河,著名评论家、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张清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宗刚,著名诗人、评论家,《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腾讯文化频道总监张英,作家、批评家、漓江出版社副社长、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杰,以及省作协张炜工作室的学员、签约作家,张炜读书会的数十位会员,山东财经大学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科研处负责同志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代表参加研讨会。

查玉喜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近期取得的阶段性新成效、新成果。对学校设立诗学研究中心三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举办诗学研讨会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期待诗学研究中心持续深耕诗学研究,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努力建成国内最具魅力的诗学文化研究基地。



开幕式上,刘文强、赵艺丁、吉狄马加先后致辞。他们热烈祝贺诗学研讨会的隆重召开,高度评价诗学研究中心的工作成果,充分肯定山东财经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期盼继续与诗学研究中心合作,在诗歌创作、诗学研究、诗歌美学传承等方面做出新贡献。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诗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啸尘汇报了诗学研究中心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山东文艺出版社社长、《万松浦》杂志主编徐迪南同志,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超同志为“《万松浦》杂志读者俱乐部”揭牌。


张炜先生向山东财经大学赠送长诗《爱琴海日落》《在路上》手稿;著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江河先生向山东财经大学赠送诗歌《寂静》《星期日的钥匙》《纸上的秋天》《核按钮》手稿。
查玉喜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张炜先生、欧阳江河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后,在诗学研究中心诗学讲堂举行了“长诗的体制、形式与当代性问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唐晓渡研究员主持,与会嘉宾围绕研讨会主题各抒己见,畅谈对长诗研究的真知卓见,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下午,研讨会特邀张清华先生作“生活、生命、生存:当代诗歌写作的三种境界”的专题讲座。
晚上,在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举行了“桃花岛诗歌之夜”活动,诗人、学者、文学爱好者欢聚一堂,朗诵诗歌,诗情澎湃。
14日,在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大讲堂,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继续进行讨论,气氛热烈,异彩纷呈。大家对长诗讨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现代长诗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演变、数理思维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当代性框架下长诗写作的当代意义与挑战等问题深入探讨,见解深刻,发人深思。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