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三千计划 | “奕奕中纹”——中华传统纹饰的活态传承和现代化创新表达
立强国建设鸿鹄志,做实践报国奋斗者。2025年暑期,山财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三千计划”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千企业、千社区、千乡村”,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实践答卷。让我们一睹山财大学子的实践风采
“奕奕中纹”实践团队聚焦中华传统纹饰这一承载民族智慧与精神的文化载体,围绕其活态传承与现代化创新课题,组建多支分队分赴山东济南、济宁、泰安、淄博、青岛,辽宁沈阳,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江苏南京等省内外多地,开展了系列深度调研活动,尽显山财大学子的实践风采与文化担当。
多维溯源:解码不同地域纹饰的文化基因
中华传统纹饰并非孤立的艺术符号,而是与地域文化、历史脉络深度绑定的精神载体。“奕奕中纹”各分队因地制宜,精准挖掘不同文化圈纹饰的独特内涵:
儒文化分队走进孔子博物馆,在《彣彩中国》特展中探寻纹饰与“礼”文化的深层关联。团队观察到,博物馆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文化计算等数字技术,从色、乐、舞、纹、技、型六个维度系统解构传统纹饰,并通过数字化存档精准保留纹样细节,成功实现了“守文化内核、具现代表达”的传承创新路径。

齐鲁文化圈儒文化分队成员于济宁孔子博物馆调研
大汶口文化分队聚焦彩陶艺术,先后走访山东省博物馆、济南,淄博市各博物馆及泰安新泰汶河民俗文化博物馆,围绕彩陶壶上的太阳纹与几何纹展开专题研讨,系统梳理从器物纹样到民俗传承的发展轨迹,最终提炼出大汶口文化“兼具精神表意与生活烟火气”的鲜明特质,为理解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齐鲁文化圈大汶口文化分队在山东省博物馆调研
荆楚文化分队深耕湖北省博物馆,解码青铜器、漆器上的楚国纹饰。研究发现,这些纹饰不仅是精湛的装饰艺术,更凝结着古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力量的礼赞,成为楚汉浪漫主义精神气质的物质载体。

两湖文化圈荆楚文化分队在湖北省博物馆调研
蜀文化分队深入四川,足迹遍布都江堰水利遗迹、蜀锦织绣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从蜀锦“通经断纬”技法中的彩纬纹样,到青铜神树上的神秘图腾,既见证了古蜀文明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也捕捉到传统技艺在当代创新中的蓬勃生命力。

川渝文化圈蜀文化分队成员研讨蜀锦展品上的纹饰

川渝文化圈蜀文化分队成员对蜀锦蜀绣传承地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川渝文化圈蜀文化分队成员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调研
鲁文化分队跨越邯郸、青岛、南京三地,通过解析青铜方壶的鹤龙牛纹、点翠凤冠的吉祥图案,清晰梳理出纹饰从祭祀礼器到生活美学的演变脉络。

齐鲁文化圈鲁文化分队成员采访文保文创部主任徐国栋

齐鲁文化圈鲁文化分队成员在南京城墙博物馆调研
辽沈文化分队遍历沈阳故宫、锡伯族博物馆等场所,围绕民族融合、民俗生活、历史古迹三类纹样展开研究,提炼出东北纹饰“承载民族记忆、反映生活百态”的独特价值,为地域文化符号重塑提供了内容框架。

东北文化圈辽沈文化分队成员在锡伯族博物馆调研
淄博文化分队则从“传统工艺现代化”视角切入,先访陶瓷琉璃博物馆探究传统纹饰在现代工艺品中的转化逻辑;再赴周村古商城,通过游客访谈发现“故事性与地域特色”是纹饰传播的关键密码,为活态传承提供了民间视角。

齐鲁文化圈淄博文化分队成员在周村古商城调研
此外,团队还在淄博张广庆内画研究院观摩内画壶纹饰,访谈非遗传承人张路华,深入理解鲁派内画的艺术价值,为齐文化研究奠定基础。

齐文化调研团队在张广庆内化研究院调研
继往开来:让千年“中纹”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历经数日调研,“奕奕中纹”各分队已系统掌握不同地域纹饰的艺术特点与传承现状。下一步,队员们将继续深挖传统纹饰的文化底蕴,探索其在当代生活场景中的创新表达形式。相信在青年一代的努力下,这些承载千年智慧的“中纹”,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