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春起航 筑梦康养 | 日照康养职业学院2025级迎新工作圆满结束
2025-09-08 15:23:00
日照康养职业学院
  时序轮转,金秋送爽;黄海之滨,康养启航。9月6日—7日,日照康养职业学院迎来了2025级新同学,从校外接站点的微笑相迎,到宿舍里的贴心安顿,全校迎新工作人员以全方位保障、全身心投入、全流程暖心的行动,为新生打造“有温度、有秩序、有特色”的迎新体验,让初入校园的“萌新们”即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与逐梦的力量。
  前置筹备“全覆盖”,把“安心”落细落实
  迎新保障的底气,源于提前谋划的“精耕细作”。学校专题召开迎新工作协调会,制定详尽迎新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从场地布置、报到流程优化,到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升级,再到志愿服务统筹,各环节责任到人、无缝衔接。各二级学院与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以“便捷高效、充满温度”为目标,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为新生入学报到铺就坚实顺畅的“入校通道”。
  人员保障精准化:招募400多名学生志愿者,根据接站、引导、咨询等不同岗位需求科学分组,明确每个点位的责任人员,实现“有人在岗、有责在肩”。服务点位全覆盖:提前踏勘校内外区域,在北大门、仁心广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关键位置搭建服务站点,配齐指引标识、报到指南等物资,让新生“入校即见服务、需求即刻响应”。路线规划零误差:反复踩点校外接站路线,明确火车站出站口各站点的值守时间、人员分工,制定“到站—乘车—入校”全流程衔接方案,杜绝衔接空挡。
  岗前培训“全覆盖”,让“专业”成为标配
  “要给新生贴心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有底气’。”学校专门组织迎新工作人员岗前培训,以“场景化教学+实操性指导”提升服务质效。细化岗位职责,围绕“校外接站如何主动上前、校内指引怎样清晰准确、突发情况该如何快速处置”等核心场景,拆解岗位职责、细化服务流程,确保每位工作人员“懂流程、会沟通、能应急”。制定精细化排班表,明确每日上岗人数、值守时段与交接要求,让大家“到岗即知做什么、怎么做”,用专业能力为新生筑牢“安心防线”。
  校外接站“无缝隙”,用“守候”衔接家校
  新生与学校的第一次相遇,始于“不缺席”的接站保障。清晨7点,日照站、日照西站各出站口的志愿者已举牌就位,“康养蓝”指引牌在人流中清晰醒目。志愿者目光扫视着来往人群,时刻留意新生的身影,精准识别新生需求,用热情讲解、耐心引导,帮助新生快速找到方向。接站车辆严格按计划往返,车上志愿者会主动分享校园趣事与注意事项,让旅途的疲惫在暖心交流中慢慢消散。两天里每辆车都按时往返把新生精准送到学校,实现“到站即上车”“下车即入校”。
  校内服务“全链条”,以“细致”化解不安
  步入校园,迎新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持续升温,用细致关怀消除新生的陌生感。
  招生就业处统筹迎新现场布置,“热烈欢迎2025级新同学”的红色拱门巍然耸立,“以热爱赴山海 与康养向未来”等彩色道旗迎风招展,校内各处精心设置的特色打卡点,吸引了无数新生及家长驻足合影,定格下与日照康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学生工作处(团委)在校园主要路口设校园志愿服务台,志愿者化身“活地图”,面对“报到点在哪”“宿舍怎么走”等问题,总能给出清晰解答和细致指引;看到提着重行李的新生,志愿者们会立刻上前搭手,从报到点一路护送到宿舍楼下。
  各二级学院接待点热闹里藏着井然。各接待点依次衔接、高效运转,7个二级学院各守其位、热情接待,接到新生递来的材料,快速完成信息核对、报到登记等流程;遇到犹豫徘徊的新生,工作人员会主动微笑上前,一路陪同至接待点,用“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化解初入校园的局促。
  学校专设“绿色通道”服务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费缓交、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等“一站式”帮扶,让每一位学子在入学之初即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后勤管理处聚焦新生校园生活需求,抓实公寓保洁,强化饮食供应,为新生健康校园生活筑牢基础。
  安全保卫科全力维护迎新报到场所秩序,做好校园治安巡逻与交通疏导,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迎新工作平稳有序。
  两天的迎新时光虽短,却因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定格下无数温暖瞬间。从前期筹备的“反复打磨”,到站点服务的“全程在线”,日照康养职业学院始终以“保障到位、服务暖心”为目标,让每一位新生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随着集中报到的结束,我校2025级迎新工作圆满落下帷幕。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青春脸庞,为校园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展望未来,愿全体2025级新同学在日照康院这片沃土上,秉承“崇德砺能 康民养正”的校训精神,带着初遇的温暖,乘风破浪、勤学笃行,让大学时光热烈而精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