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内化产业学院“轻量资源”赋能实战性实践教学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商贸专业群聚焦产教融合,依托校内京东产业学院与杭州“认养一头牛”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出一套“轻量资源”内化与分层次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精准解决了商贸类专业真实项目式实训与常规教学的时空及资源冲突,实现了人才的分流分向培养。
一、轻量资源内化:从企业资源到教学核心能力
“轻量资源”指无需重资产投入、低成本、易迭代、非实体化的可被院校快速吸收转化的核心企业要素,包括企业实战项目、企业标准与工具、专家知识与经验、市场反馈与案例。
2025年4月份开始,学校与“认养一头牛”公司携手落地客服项目,共同制定项目计划书,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作为教学模块,内化机制为“业务即课程”。企业提供真实订单流与后台账号,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将一线业务中接待量、转化率、满意率和销售额转化为可考核的教学模块。
企业技术标准与工具作为实践环境,内化机制为“平台即教室”。学生直接登录企业工作后台,遵循其客服流程与规范,将企业技术标准内化为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校企共同将核心操作规范与典型工作场景固化,开发出《电商客服实战SOP手册》等本土化工具书,使企业标准转化为稳定、可复制的教学资源。
专家知识与经验作为教学指导,其内化机制为“专家即导师”。企业导师在集中培训时,将产品知识、客服技巧等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标准化教案与《私域流量运营案例集》《产品知识嵌入话术培训课件》。
市场反馈与案例作为评价依据,其内化机制为“服务即考核”。“认养一头牛”企业依据客服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转化率等真实业务数据,对学生实施“靶向管理”,使教学评价紧密贴合市场真实表现。
二、分层次实践:结构化化解冲突与实现分流培养
为打破传统的生产性基地模式对常规教学的冲击,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实施了“精英特训营”实战机制嵌入常规实训中的分层次教学。2025年4至今,常规化实训教学覆盖跨境电商、供应链运营专业700余人,“精英特训营”实战淬炼120余人,均具备了实战技能。
实施任务量分层。常规化实训中通过企业导师观察与数据考核(如响应时效、客单价、客户好评率),选拔出约10%~15%表现出色的学生,组建“精英特训营”。如“618”特训营实现当日营业额320余万元,平均转化率达59.83%。有效解决了“一刀切”教学中优等生“吃不饱”的难题。
实施内容深度分层。通过标准任务与高阶项目相结合, 在企业大促活动中,超40%精英学员被赋予更具挑战性的“会员私域流量运营”等高阶实战项目。基于这些高阶项目,教学团队提炼并编制了《电商危机公关应对流程》等系列活页式教材,将精英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教学资源。
实施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指导与资源分层。学校教师跟踪,企业方安排资深运营专家或客服主管担任“企业导师”,开展小班化、专题性指导,分享行业前沿动态与核心技术经验,实现专家资源的精准赋能。
实施目标与出口分层。根据学员实战中表现可获得企业出具的“实训鉴定”,作为获得企业“绿色通道”直推实习、优先录用的硬核凭证,围绕企业产业链,为学生提供了企业数据分析、电商运营、客服等10余个岗位,确定重点培养人员达60人,发掘具有客服方向就业潜力人员100余人,实现了“校园职场”与“优质就业”的深度联动。
三、教师能力内生:“吸收、重构、赋能”流程
教师在此模式中,扮演了“转化中枢”的关键角色,通过一套完整的“吸收、重构、赋能”流程,将企业技术能力系统性地内化为内生教学能力。
从“企业流程”到“教学标准”。教师通过参与企业实训方案制定与实施,深度剖析企业的客服流程、平台操作规范、数据考核指标(如响应时效、客单价)等核心技术标准,将散落于企业实践中的“默会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编码,重构为《数字商贸生产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实训教材、配套教学案例库、课程考核标准与评分细则。这使得企业的最新技术规范,被稳定地沉淀为可重复传授的课程资源。
从“生产工具“到”教学环境”。教师不再是模拟软件的“被动使用者”,而是引导学生直接操作企业真实电商后台系统与客服系统的“主动赋能者”,将企业核心的无缝迁移并深度嵌入日常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学的实战性与前瞻性。
从“专家经验”到“教学智慧”。直接吸收了企业一线专家传授实战经验与问题解决策略,共同开发出《电商运营生产性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及《高阶实战项目资源包》,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典型工作场景、高阶实战项目的教学设计,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与案例储备,实现了从“专家经验”到“教学智慧”的升华。
从“业务数据”到“评价标准”。教师运用企业提供的实时业务数据(如客户满意度、转化率),对学生表现实施“靶向管理”。促使教学评价从主观打分转变为基于市场真实反馈的客观诊断。教师据此精准识别学生知识能力的共性薄弱环节,进而反向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闭环的持续改进。
通过将企业“轻量资源”系统性地转化为《SOP手册》《实战指南》《教学设计》等有形教学成果,并实施以“精英团队与常规实训分层结合”为核心的教学策略,不仅有效解决了项目与常规教学的矛盾,还构建了“大众培养保基础,精英选拔树标杆”的良性循环机制和教师教学能力内生机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为企业精准输送了岗位对接人才,极大地提升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与价值,为高职院校将产业资源有效内化为教学资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
(供稿:德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商贸学院 杨保福 杨中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