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在辽宁大剧院盛大开幕。此次展演汇聚了来自全国的29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顶尖舞蹈作品,绵阳师范学院的原创舞蹈《我记得》凭借其深情叙事和艺术创新脱颖而出,受邀参与6月18、19日的两场精彩演出。作品以阿尔兹海默症为主题,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赢得了现场观众与专家的高度赞誉。
群舞作品《我记得》以一把摇椅为核心道具,象征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摇摇欲坠的记忆世界。舞蹈通过时空交错的编排手法,将患者记忆中的美好片段与现实中的混沌与遗忘形成鲜明对比。在舞蹈语汇上融合了现代舞与叙事性舞蹈的特点,通过流畅的肢体动作与富有张力的停顿,营造出记忆碎片化的效果。舞者利用摇椅的摇摆、旋转、倾倒等动态变化,隐喻患者记忆的断裂与重组,技术难度与艺术表现力兼具,作品通过摇椅隐喻出记忆美好的瞬间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交织。
该作品不仅聚焦于家庭中的个体情感,更通过艺术升华,映射出社会对阿尔兹海默症群体的关注。编导涂成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舞蹈唤起公众对老龄化社会的思考,让更多人理解、关爱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庭。” 通过家庭中的小我之情,映射出社会和国家给予的大情怀,呼吁全社会关爱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
群舞作品《我记得》由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师涂成佳领衔,联合教师杨琪、刘兵、杨雯及其教研室团队其他教师,与优秀学生共同参与创作与表演。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调研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状态,并邀请行业内专家进行指导,确保作品兼具艺术性与真实性。《我记得》的成功演出,展现了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以原创作品为教学标杆,以展演实战为育人课堂,实现创作与教学双向赋能”的教育理念。该作品不仅成为学院舞蹈专业的代表性教学成果,更通过国家级展演平台,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绵阳师范学院副校长蒋伟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鼓励师生创作具有社会意义的舞蹈作品,关注弱势群体、老龄化等现实问题,推动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艺术基金等平台的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绵阳师范学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在推动文化艺术发展、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杨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