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至13日,由全国高校足球方向研究生导师协作委员会主办,成都体育学院承办,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足球运动学院和四川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研究与指导中心协办的全国足球方向研究生导师协作论坛在成都体育学院东部新校区举行。此次论坛以“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全国足球方向研究生教育与科研创新”为主题,旨在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共探育人新理念,共谋足球方向研究生教育新篇章。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成都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胥万兵,全国高校足球方向研究生导师协作委员会主任黄竹杭教授,全国高校足球方向研究生导师协作委员会秘书长蔡向阳教授,以及足球领域的专家学者、足球方向研究生导师、足球研究生和派迪茵公司、简极科技公司代表等。
7月12日开幕式由成都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明建主持。
开幕式上,成都体育学院胥万兵校长致辞,强调发展足球运动,振兴中国足球,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民健康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而这一切宏伟蓝图的实现,其根基在于人才,关键在于培养,核心在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刘天彪教授带来的《足球中的“大”数据》专题报告,将视角聚焦于技术赋能。系统阐释了大数据技术在足球技战术深度分析、运动员个性化表现评估、训练负荷科学监控以及运动损伤风险预测等核心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巨大潜力。强调面对数据采集标准化、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高水平专业分析人才匮乏等现实瓶颈,亟需学界与业界携手攻坚克难,推动足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迈向深入。


下午,成都体育学院李增民教授的报告《基于图示理论的“情景式训练”在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为青少年足球训练方法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创新性地将认知心理学中的图示理论引入足球训练实践,详细阐述了“情景式训练”模型如何通过高度还原比赛真实场景,促进青少年球员快速感知、准确决策及高效执行能力的同步提升。

云南农业大学杨健科教授在《AI赋能足球课程智慧升级与人才培养创新》的报告中,描绘了人工智能技术重塑足球教育的未来图景。杨教授生动展示了AI技术如何驱动足球课程内容实现动态化、个性化重构,如何革新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重点介绍了基于AI的虚拟仿真训练、智能学习分析与精准教学干预等前沿应用,强调AI在培养具备数据思维和科技素养的新时代足球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晚上,围绕足球方向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未来展望,以及中国足球学术领域热点问题,扬州大学李仪教授、同济大学游松辉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冯蕴中教授、中北大学吴剑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全涛教授、沈阳体育学院张宏家教授、成都体育学院杨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桦楠教授等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学术沙龙讨论。导师们一致认为,足球方向研究生培养必须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强化交叉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科技素养和国际视野。呼吁建立更紧密的全国性协作网络,共享优质资源,协同攻关重大课题,共同推动中国足球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同时,研究生同学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墙报交流。

13日上午,参会专家学者根据各自学术见解和工作经验,围绕人工智能与足球训练科学化、足球大数据分析与赛事决策、青少年足球选材体系指标构建、足球运动专业培养模式和校园足球与职业青训衔接机制等五个主题,进行了学术的思想交流和成果共享。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全国足球方向研究生教育的交流平台,更通过学术对话、技术分享与数智赋能,实现“共研”“共享”“共建”“共进”,聚焦中国足球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问题,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复合型、创新型足球人才。对促进全国院校、足球实践部门的精诚合作,携手并进,构建理念相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足球方向研究生教育生态圈具有重要意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