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在吉利学院,成为更好的自己——从校园转身,他们在世界500强企业书写新章
2025-08-11 22:06:00
吉利学院

  在吉利学院,每一个梦想都能被托举,每一份努力都会有回响。这里,是成长的沃土,更是未来的起点。

  本期,吉利学院聚焦陈昱坤、李林峰、阮骏、周子依、范玉鑫、熊忠强六位学长学姐,聆听他们如何在吉利学院的淬炼中蜕变,又如何带着吉利的DNA,在世界500强企业的舞台上乘风破浪,启航人生新篇章!

  01

  周子依人生格言:我不会等机会,我在寻一把利剑


  毕业年份与专业:2024年毕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现就职单位: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职场感悟:踏入吉利控股集团领克汽车的职场,深刻领悟“主动者赢”的真谛。在汽车智能化与营销数字化浪潮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价值日益凸显。机会从不凭空降临,正如我的信念所向:锻造专业“利剑”远胜于被动等待。大学积累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成为应对企业需求的基石——快速响应、解决问题、持续学习的能力是职场核心竞争力。庆幸学校安排的企业实习经历助力完成了学生思维向职场思维的初步转化,如今在领克接触前沿营销技术与创新玩法,虽压力常在,成长却更为迅速。为中国汽车领军企业贡献所学深感自豪,更清醒认知学无止境。

  致学弟学妹的成长箴言:大学是锻造职业“利剑”的关键时期。首要在于主动规划:避免过度迟疑,通过广泛探索课程与实践活动明晰专业热爱;强化交流以把握行业脉动。核心在于能力构建:深耕传播理论、用户研究及数据分析等专业基础,精进设计工具应用,将扎实功底铸为“剑胚”。关键在于实践淬炼:珍惜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积极争取头部企业实习,投身真实项目开发,通过竞赛与作品集等方式打磨实战“剑锋”。决胜在于精准突破:依据毕业方向聚焦发力,求职者需精心准备简历和作品集,善用校友资源与招聘平台,以实战成果叩启理想之门。最应坚持的是持续完善作品集,使文案策划、数据分析等成果成为直观的能力见证;更需主动把握实习机遇,深入行业前线理解运作逻辑。最应警惕的是忽视平台实操与数据思维,需精通主流平台规则与数据分析工具;更要避免拖延实习与求职准备,务必提前规划行动路径。唯有以主动之姿砺剑,方能于时代浪潮中锋芒毕露。

  02

  李林峰人生格言:步履不停,聚势前行,以奋斗彰显青年担当

 

  毕业年份与专业:2024年毕业 电子商务专业

  现就职单位: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职场感悟:当课堂所学的SPSS分析工具成功应用于生产线优化,为企业创造可观效益时,"产教融合"的理念骤然具象化。从学生会副主席到智能制造分析师,我相信清晰目标×持续行动÷自我设限=成功——清晰目标与持续行动的乘积,除以自我设限的束缚,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在吉利广阔的平台上,我深刻体会到成长永无边界。面对挑战时,"搁置情绪,积极行动"的准则尤为重要——即便只能完成目标的六成,其价值也远超停滞不前。每一次将"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理念付诸实践,都在加速校园思维向职场能力的蜕变。那些曾被视为障碍的困难,终将成为专业道路上的垫脚石,助推我们突破认知的藩篱。

  致学弟学妹的成长箴言:学业根基很重要,但竞赛的磨砺、学生工作的锤炼、志愿服务的奉献——这些多维度的经历共同熔铸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回顾在吉利学院的四年历程,从理论课堂到智能工厂的实践场域,从校园活动到国家级竞赛的广阔舞台,每一步都在昭示:真正的答案从不囿于纸面,而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中。学校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沃土,关键在于主动把握。当你们投身学科竞赛锤炼实操能力,参与学生事务培养统筹思维,通过志愿服务涵养社会责任感,便是在构建面向未来的立体能力图谱。请铭记:路虽远行则必达,事虽艰为则必成。让我们以"聚势"之志突破认知边界,用"躬行"之力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开拓者的姿态答好新时代的青年考卷。

  03

  阮骏人生格言:在热爱中淬炼真本事


  毕业年份与专业:2025年毕业 人工智能专业

  现就职单位: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职场感悟:回顾在人工智能协会通宵备战智能汽车竞赛的岁月,那些曾令人抓狂的故障与反复调试的过程,如今已成为珍贵的职业财富。这段经历深刻印证了"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真谛。在吉利汽车研究院制动开发岗位的实践中,我从最初对制动系统开发的认知不足,逐步掌握了制动管路开发、零部件技术文件编制等核心技能。这让我切身体悟到:汽车工业的精妙协作,建立在对每个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之上。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与工程落地的融合更显关键。而昔日竞赛中培养的团队协作与问题攻坚能力,已成为支撑职场快速成长的坚实基石。

  致学弟学妹的成长箴言:学科竞赛的本质在于锤炼真功夫。将智能车赛、电子设计大赛等视为真实工程项目,方能真正磨砺工程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其价值远胜奖杯的象征意义。在此提出三项核心建议:首先,分阶段规划学业重心,低年级夯实编程与电路基础,中年级通过竞赛提升实践能力,高年级聚焦实习与职业定位。其次,面向就业需注重实战技能培养,精进专业工具应用,通过项目开发积累经验;求职时应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现项目成果与竞赛积淀。最后坚守"三不"原则:不轻视基础知识对专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分散精力于无关活动,专注专业相关实践;不拖延项目进度,培养准时交付的职业素养。唯有将知识扎根实践沃土,以聚势之心突破边界,方能书写无愧时代的新篇。

  04 

  陈昱坤人生格言:对于不同选择,机会要勇于去尝试

 

  毕业年份与专业:2025年毕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现就职单位: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利汽车临海制造基地

  职场感悟:当液压阀卡顿的难题被亲手解决时,书本上的公式骤然生动——真正的职场密码,正蕴藏于每一次拧紧的螺丝、每一次故障的排查之中。通过学校推荐,有幸得到学校派送到吉利临海制造基地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我深刻领悟到“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内涵。从机电一体化转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我的专业热忱不减反增。目前负责设备维修及管理工作,这大半年的实战锤炼,使我从面对故障时的茫然无措,逐渐成长至如今的从容应对。这份游刃有余源于经验的累积,更源于对专业的热爱。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机械人,既要精研硬件分析,亦需掌握电气模块,责任重大。未来,我决心吃透每个故障背后的知识原理,在新能源行业砥砺前行。

  致学弟学妹的成长箴言:坚持所爱,不为外物所扰。初入校园,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主动了解各类竞赛知识,切实做到“多看、多问、多动手”。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平台与机会,鼓励大家通过竞赛锤炼实践能力,务必珍惜并把握这些宝贵机遇。请记住,热爱是“永动机”,找到对专业的热情,它将赋予你穿越难关的力量,助你行稳致远。

  05

  范玉鑫人生格言:但凭风起,再写灼灼芳华

 

  毕业年份与专业:2025年毕业 人工智能专业

  现就职单位: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职场感悟:在研究院的这一年里,我从实习初识成长为正式员工,无论是行动力还是知识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专业根基是职场立足的基石:课堂所学让我快速理解智能驾驶的技术框架;竞赛锤炼尤为关键——从机器人赛事到创新项目,这些实战经历赋予我全流程视野,使需求分析、工程落地能力远超同龄人。从学校工作室的技术攻关,到车企研究院的项目开发,这种无缝衔接让我懂得,真正的能力源于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力。面对新能源与智能驾驶的浪潮,我始终受益于校园培养的双重特质:竞赛中磨砺的攻坚韧性,让我无惧车企高压;专利研发激发的创新思维,助我在技术迭代中保持敏锐。当亲历开发项目驶向现实,那份澎湃不仅源于成就,更源于对母校“知行合一”精神的生动印证。

  致学弟学妹的成长箴言:低年级请拥抱试错,加入工作室、投身竞赛,在Linux系统调试、团队协作中提前体验职场挑战;高年级需聚焦突破,借毕设或专利深挖领域,让算法设计或工程能力成为你的利刃。

  能力前置化:课堂外的Git协作、项目答辩,皆是未来职场预演;目标导向行动:若志在技术岗,大二起就该用竞赛成果打磨简历;拒绝空转内耗:焦虑时,就去实验室写一行代码,或为项目添一页文档。今日在学校的每一份扎实的积累——无论是凌晨调试的机器人,还是反复打磨的专利书——终将在行业巨变中,成为你破浪前行的压舱石。青春最珍贵的馈赠,正是将遗憾淬炼成攀登阶梯的勇气。青春当如向阳生长的树苗,以深潜滋养根基,用跨界伸展枝丫,凭韧性对抗风雨——当每滴汗水都渗入时代发展的土壤,终将在"人才森林"中遇见参天的自己。

  06

  熊忠强人生格言: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毕业年份与专业:2024年毕业 电子商务专业

  现就职单位: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职场感悟:初入大学时便有清醒认知:高考成绩仅是起点,真正的征程始于此刻。作为普通家庭学子,我深知大学绝非安逸的避风港,而是锻造能力的关键阶段。大一广泛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充分浸润校园多元生态;大二明确职业方向后,选择深耕学院学生会组织部,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更培养了对目标持之以恒的专注力。如今回望,正是这种主动求索的姿态,为职场发展埋下伏笔。入职公司2年,亲历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剧烈变革。市场风口瞬息万变,稍有迟疑便可能落后于时代浪潮,这让我深刻体悟师长“行业洗牌,唯胜者前行”的箴言。庆幸能在心仪领域扎根,更深知唯有持续深耕技术前沿、洞察行业脉络,方能在变革洪流中锚定航向,实现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致学弟学妹的成长箴言:大学阶段需分步构建成长路径:首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次年聚焦目标平衡学业,第三年锁定核心领域实现突破。志同道合的伙伴是珍贵财富,彼此扶持方能行稳致远。成长本质是持续思考的过程——当洞悉行动的意义与价值,便能形成可迁移的底层方法论。暑期宜主动接触意向岗位,通过实践认知职场逻辑。工作终究是人生必经之路,提前积累经验方能在机遇降临时精准把握。唯有明晰方向、珍惜情谊、深化认知、躬身实践,方能于时代变局中掌握主动。

  在吉利学院,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有这些共同点

  校训引路,知行合一:真正把“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学习和实践,目标清晰。

  拥抱“吉利生态”,借势成长:牢牢抓住学校搭建的平台和资源——企业实习(临海基地、研究院)、真实项目、先进设备、丰富竞赛(智能车、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把平台优势转化为个人能力。

  实践是金,用“实力”说话:拒绝空谈,把知识“扔”进竞赛、项目、实习里去锤炼,用作品集、项目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硬通货”证明价值。

  主动“亮剑”,拒绝等待:无论是陈昱坤的“三多”实践、李林峰的“多维”探索、阮骏的竞赛“淬炼”、周子依的“主动出击”、熊忠强的清晰认知,还是范玉鑫的“死磕”精神,都闪耀着高度的主动性和执行力。

  夯实根基,持续精进:几位学子不约而同地强调,无论机械原理、编程电路、数据分析还是平台规则,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应对万变的“压舱石”,保持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陈昱坤在车间油污中磨砺的沉稳,李林峰在数据海洋里锻造的敏锐,阮骏于技术难题前淬炼的坚韧,周子依在流量战场中练就的果敢,范玉鑫为毫米精度付出的执着......他们在吉利学院不同的赛道奔跑,却都跑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在世界500强企业的舞台上初露锋芒。他们的故事,是“在吉利学院,成为更好的自己”最生动、最有力的诠释。他们用行动证明:当梦想的种子扎根于产教融合的沃土,以校训为指引,用奋斗去浇灌,就能收获通往卓越未来的通行证。

  奋斗的足迹不止于名企。后续,吉利学院将继续探寻,看学长学姐们如何在国内外深造求学的道路上勇攀学术高峰,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开辟崭新天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汗水!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