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双向奔赴”的延续:西南科技大学“智润彝乡、科普筑梦”再启航!
2025-08-13 16:53:00
西南科技大学

  7月26日至8月8日,一场充满知识魅力与温情的科普盛宴在凉山州布拖县依子村拉开帷幕。继去年成功开展“智润彝乡、科普筑梦”送科普入彝乡活动后,今年西南科技大学的师生们再度延续这一美好约定,组织10余位同学组成两支科普小队,奔赴布拖县依子村开展科普夏令营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

双向奔赴,科普情谊再延续

  此次科普夏令营活动意义非凡,其中不乏去年就参与夏令营支教工作的同学。他们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牵挂,今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以更加丰富的经验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普教学中。同时,去年作为研学志愿者与来校研学的彝族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谊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场科普活动成为了他们友谊延续和深化的桥梁,真正实现了双向奔赴。

趣味科普,点亮孩子科学梦

  活动现场,科普小队的同学们根据地洛镇青少年与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科普课程。物理实验展示时,同学们借助水火箭等简易有趣的实验器材,展现了大气压强等物理现象。这些奇妙的现象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纷纷聚拢在台前,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不时传出阵阵惊叹声。

  为了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志愿者们也设计了普通话普及课程,在课程中,通过情景对话、绕口令和课程讲解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大胆开口说普通话。志愿者们耐心纠正孩子们的发音,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词汇含义,还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小故事,让普通话学习变得轻松又有趣。孩子们从一开始的羞涩腼腆,到后来主动举手参与课堂活动,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此外,课程中还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将普通话学习与文化传承巧妙结合,让孩子们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此外,科普小队还组织了美术、体育等五育活动和科技实践小活动,指导孩子们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积极向科普小队的同学们请教。当一个个小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浸润陪伴,科普之路长远行

  “智润彝乡、科普筑梦”送科学入彝乡浸润式专项行动一直秉持着“浸润式”的行动目标,采取分阶段、递进深入,周期性、优化重复的行动方式,致力于实现长期陪伴、浸润科普。去年,这一行动模式在彝乡大地落地生根,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反响,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今年,科普夏令营活动再度扬帆起航,深入践行这一理念,持续为彝乡的孩子们送去科学的温暖与力量。

  下一步,科普活动将持续辐射布拖县地洛镇的1700余名小学生和400余名幼儿。通过一次次的科普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以科学智慧滋润布拖彝乡,以数理之美构筑孩童梦想”。

校地携手,共谱乡村振兴新篇

  此次科普夏令营活动是西南科技大学与布拖县校地合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西南科技大学积极践行与布拖县许下的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美好约定,运用科技的力量帮扶布拖县发展农牧产业,建设草业科技小院,开展饲草饲料作物品种筛选等科学研究;建设高标准生态蔬菜示范基地及产销一体化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引名师、创名牌,助力布拖县教育发展。而科普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为布拖县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也为校地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学校和布拖县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将不断开创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日,科普夏令营活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科学之路,也为乡村振兴的画卷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土地上,科学的种子能够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谭彬彬 庹畅 绵绵日席 吴兴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