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以数智技术赋能思政教学 为理论学习注入新活力
2025-11-21 11:41:00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于11月20日举办第三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通过运用AR、AI、知识图谱等数智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助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教学实践。

  活动现场,多位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数智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呈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与示范性的教学案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通过案例-理论强绑定、AI生成视频等数字化技术强化学生体验及互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用AR技术构建川藏铁路虚拟现场,将“实践的基本特征”等抽象理论可视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团队借助数字案例库与学情分析,精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内涵;“形势与政策”教学团队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议题,结合知识图谱,构建四维教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团队借助AI助教解析案例,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认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创新“情境创设+AI互动问答”模式,梳理近代中国革命土地问题脉络;建设工程管理系《建设工程法》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搭建多种在线数据库,实现思政与专业的同频共振。这些实践生动体现了学校践行全会精神,以技术赋能课堂、以内容深化认同的思政教学改革方向。

  四川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南交通大学许义文教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本次活动集中体现“三个融合”的鲜明特色,彰显实践探索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紧扣“十五五”规划及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法治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议题,实现思政教育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二是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三是继承与创新有机融合,既传承弘扬了教育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优秀传统精神,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融合、马列经典与学术前沿融合、VR情境创设与AI赋能等数智化手段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许义文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思政教育数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教学反思等多个层面系统推进思政教育的数智化。特别是注意“五真”:借助数智工具挖掘真问题、依托智能分析落实真育人、通过技术赋能推进真提高、利用互动创新促进真喜欢、凭借精准反馈实现真收益,最终达成“学生真心喜欢、毕生受益、终生难忘”的教学目标。

  马贵平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在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上取得的双重成果。他强调,全校应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核心动力,将展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推动思政育人体系升级的常态化机制,并就此明确了三大实施路径:一是必须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最新论断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性地融入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与价值塑造体系。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引领人才培养方向,确保我校育人实践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二是要紧扣“十五五”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推动教学改革从“工具应用”层面迈向“模式重塑”层面。一方面,要深化模块化教学重构,使课程内容更精准地对接产业发展前沿与能力素养要求;另一方面,要前瞻布局“AI+教育”新范式,让数智技术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思想性与实效性的核心驱动力。三是要建立成果孵化的长效机制,系统梳理、凝练本次活动中的精品案例与创新模式,通过建设校级教学案例库、举办系列教学沙龙、组织跨院系示范课等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全域共享。同时,要完善教学创新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形成“优秀案例涌现-全校推广应用-教学质量提升-更多案例创新”的良性循环,让每一项改革成果都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台阶。

  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冯婷表示,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锚定教育改革创新方向,持续深化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让全会精神通过数智化载体真正入脑入心。

  本次教学展示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学院以数智化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叶丹老师谈到,本次活动清晰展示了数智化对思政教育的革新价值,既破解了传统思政课“同质化”“落地难”问题,更凝练出可复制的数智育人方案。后续她将牵头梳理课程优秀案例,推动跨院跨科交流互鉴,助力立德树人落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老师熊梦圆谈到此次活动让她深化了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认知,更明晰了“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教学”的实践路径。例如通过AI助教解析前沿案例,既能帮助学生穿透理论表层、把握核心要义,更能让“实践决定认识”等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思想。未来她将持续探索数智工具与“马原”教学的深度融合,让这门侧重理论思辨的课程既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厚度与政治高度,又兼具数智化带来的互动温度与认知吸引力,真正实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来自2024级工程管理专业的黎晨曦同学分享道,以往思政课“被动记笔记”的刻板印象,在此次数智化教学体验中被彻底打破。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场景,让他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究”,不仅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更深刻、更系统,而且在思考中清晰感知到“个人专业成长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切实树立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青年自觉,这份收获对未来成长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此次活动集中展现了学校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推进数智化思政教学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数智化教学探索,推动技术与思政课融合的常态化、长效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政基础。学校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闵光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彦,常务副校长马贵平,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殷俊出席,各二级学院党委及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活动。

  作者:张莉丽 图片:李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