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推进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以扬州大学为例
2020-08-11 09:25:0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涉及新时代大学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培育与养成。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2019年9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扬州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落实创优行动,狠抓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思政课教学思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拓展思政课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抓好思路创优,转化教学理念

  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格局和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作为教学遵循,紧密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创新适合高校思政课需求的教学模式与方案,积极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提升,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探索与创新实践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人文温度。

  扬州大学适应新形势、创优新理念,全面推行“中班教学、小班研学、小组讨论”教学思路。思政课教学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以教研部为单位,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展集体攻关,厘清教学重点难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集体备课,教研部经常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举办教学沙龙与研讨,定期举办教学观摩课。学校将思政课纳入研究性教学设计,整体推进研究性教学,深化拓展研究性教学方式,探索实施“研究性互助式”教学模式。学校实行创新理论进教案,开展跟进式教学;红色理论常宣讲,开展移动式教学;扬州好人上讲台,开展本土式教学;廉政教育进课堂,开展嵌入式教学;红色精神进血液,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特色专题教学,打造了“扬州好人上讲台”精品案例教学项目,并努力开发“校园好人进课堂”“校园先锋进课堂”“情暖校园人物进教案”等一批本土化、校园化的案例教学项目。学校推动思政课教学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推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专题教学项目,“廉政教育进课堂”示范效应不断放大,“经典选读进课堂”“红色文化进课堂”“传统文化进课堂”等操作性强、接纳率高的品牌专题正在不断形成。

  抓好师资创优,提高教师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思政课教师能否担负起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关系到教书与育人能否统一,言传和身教能否统一,知识传授和道德培育能否统一。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推动高校在其他学科优秀教师中遴选合适人员培训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统筹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加强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抓好师资创优,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学人才队伍显得急切而紧迫。

  扬州大学坚持“引培”并举,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思政课师资队伍结构,将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素质教育总体规划,合力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辅导员、行业精英、先进模范、社会贤达、杰出校友、离退休老教师等八支队伍进思政课堂,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队均衡的师资队伍。学校书记、校长以及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上思政课已成为常态,聘请“扬州好人”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和学生德育导师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扬州大学在充实思政课教师力量、壮大思政课教学队伍的同时,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大力优化队伍质态,强力提升队伍内涵,全力释放队伍活力。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调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引导广大教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学校出台师德师风考核文件,强化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思政课教师队伍零违反政治纪律、零违背师德师风。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是上好思政课、做好引路人的基础和关键。学校利用多种途径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构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理论学习、教职工大会学习、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四级政治理论学习体系,机制化推进师资队伍学习工作,将理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除了用好基本的理论学习途径,学校专款专项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活动,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让思政课教师既积累教学素材,又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抓好教法创优,创新教学手段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形成、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最终达到育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是联系思政课主客体,使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工具和手段。解决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问题,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大学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上,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和创新,以方法为手段,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以方法为工具,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以方法为载体,增强思政课的知识性;以方法为纽带,增强思政课的艺术性。扬州大学通过理论宣讲、示范讲解、情境植入、榜样激励、情感体验以及探究性、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科学理念等内容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对青年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化功能。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仅靠其中的某种方法就能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而应该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扬州大学在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变革教学方法,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如:在理论宣讲教学方法基础上,衍生出专题式、流动式、点单式的教学方法;在示范讲解教学方法基础上,衍生出范例式、主题式的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在情境植入教学方法基础上,衍生出故事式、命题式、访谈式的情景剧教学方法;在榜样激励教学方法基础上,衍生出朋辈榜样教学法和本土榜样教学方法;在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基础上,衍生出“多维立体”协同式教学方法;在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方法基础上,衍生出“留白”探究教学方法。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参与度高、受益面广。

  抓好实践创优,增强育人实效

  实践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将课堂上学习和传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吸收、内化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优、搭建思政课教学实践平台,是完善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育人环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扬州大学努力建设与课堂教学互促互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批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考核指导,建构了“部门支持、专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坚持优化实践教学学分设置,开展实践教学学分改革,在保证本科生思政课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将思政课学分划分为理论教学学分和实践教学学分,每一门思政课程均安排实践教学学分。坚持深化实践教学形式改革,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以教研部为单位,项目化、模块化推进实践教学,集体研究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实践教学选题,以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经典著作阅读、故事会、演讲辩论、情景剧展演等模块化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校以研究性教学助推实践教学,实现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杜绝实践教学的娱乐化、形式化,强调实践教学的延展性、研究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养成的习惯,放大实践教学的效应。(作者:徐建飞 李 亿 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8JDSZK143),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YZUJX2018-34C),江苏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9ZTB024)阶段性成果。本文受扬州大学“青蓝工程”资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