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期间,信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号召,组建多支实践团队,奔赴河南省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子们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传承华夏文脉,为未来成长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筑牢思想根基。
此次“三下乡”活动以“探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学院组织了多支红色主题实践团队,聚焦红色革命历史传承。队员们先后走进信阳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及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等地。在信阳博物馆,队员们通过参观远古的石器、陶器以及精美的青铜器、瓷器等,深刻感受到信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泛黄的文献、锈迹斑斑的枪械与磨损的军衣,让队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而在何家冲,中国空军歼6—战斗机,见证了我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深感自豪。队员们还参观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古老的红军碾和880岁的银杏树,都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军民的深厚情谊和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在新县,队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脚步,实地调研了田铺大塆乡村文旅将红色精神与乡村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融合模式。同时,他们还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居等,缅怀革命先烈,感受他们的英勇事迹。探索红色新媒介团队则关注红色文化传播创新,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学习体验VR、语音导览等数字技术,并提出以剪微视频、开发文创产品等年轻化传播建议。
此外,爱国主义传承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参观了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并以剪纸艺术形式呈现革命场景,让红色基因融合传统技艺,重新焕发光彩。队员们在纪念馆内,看着泛黄的战报、磨损的军帽,仿佛听到了豫西儿女在沟壑间与敌周旋的呐喊声。他们通过剪纸,将井冈山的星火、红军的坚毅等场景一一呈现,让革命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得到传承。
除了红色主题实践团队,文化传承类团队也深耕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队员们赶赴安阳,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探秘甲骨文,在安阳博物馆了解司母戊鼎的厚重历史,还在殷墟遗址通过VR体验商代青铜文明。洛邑新语传承队则走进洛阳,打卡龙门石窟、白园,访问洛阳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等场馆,触摸古都文化根脉。在济源,队员们走访愚公移山精神展馆,感悟愚公移山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同时通过开展问卷调研、排练短剧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果。
“此次暑期‘三下乡’之旅,不仅是一次实地的参观学习,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与先辈的精神世界紧紧相连。”队员刘馨怡感叹道。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将这段宝贵的经历化作教育的养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用生动的方式向学生讲述革命故事,让红色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队员卢子妍坚定地表示。
信阳师范大学团委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践育人目标为核心,多年来通过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落实立德育人,助力学生们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传承文化薪火、服务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姚雨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