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154项成果获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奖
2020-09-10 11:34:00
中国科学报
作者:

  9月1日,北京市科技奖励大会召开,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次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共有154项成果获奖。

  154项获奖成果中,包括自然科学奖1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技术发明奖12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93项。这些获奖成果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蓄了新动能。

  同时,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据悉,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的个人。

  对于突出贡献中关村奖科学研究类获奖者,应当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取得前瞻性重大原创成果,是学术界公认的、引领原创性科学研究的战略科学家;对于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技术研发类获奖者,应当扎根高精尖产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是对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领军人才或创新型科技企业家。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近年来,北京超前谋划、积极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努力打造原始创新高地,实现了多项“第一”,探索了数不清的“首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源头支撑,彰显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成就。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吴克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硅烯的发现与物性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通过精确的分子束外延控制,首次在实验上真正生长出单层硅烯。在此基础上,验证了硅烯的狄拉克电子特性,展现了硅烯在高速低功耗器件中的应用前景,用氢化实现硅烯的化学调控,展现了硅烯的可调控性,有望推动下一代电子器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由北京大学焦宁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含氮化合物构建的氮化反应”项目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碳氢键断裂、碳碳键断裂的氮化反应,为含氮化合物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了腈、胺、酰胺、吡咯、四氮唑等重要含氮化合物的新合成途径,为新一代合成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在医药、农药、衣物纺织品、光电材料等精细化学品高效合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由清华大学程功教授主持完成的“蚊媒病毒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首次证实NS1蛋白是辅助病毒感染蚊虫的关键因子,阐明登革病毒传播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寨卡病毒突然暴发的主因,为重要蚊媒病毒的防治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并利用鉴定出的病毒感染因子作为药物研发的干预靶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疫苗设计思路,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