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王志刚:发挥科技创新在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2020-11-04 16:01:00
科技日报
作者: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这两天,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关于科技的新提法,让不少科技界人士倍感振奋。那么,为何在现阶段再度强调创新?中国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

  10月30日,中共中央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会上给出了答案:科技创新历来都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这个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更加重要。

  “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王志刚说,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从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此次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王志刚看来,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

  “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在党长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王志刚认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当前,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志刚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和应急攻关的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王志刚强调,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自立自强是能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进行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王志刚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始终强调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王志刚表示,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就科技政策、发展规划、科研伦理以及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开展对话交流,在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努力形成更多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王志刚透露,同时,聚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

  不仅如此,还将进一步优化中国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来华工作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平等机会和便利条件,努力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青睐的一片热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