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钟敏霖教授团队实现目前国际最高的阿摩尔每升SERS检测极限
2020-09-16 10:02:00
清华大学
作者: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钟敏霖教授团队利用超快激光微纳制造结合化学氧化方法,制备出超灵敏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结构,实现目前国际最高的阿摩尔每升(10-18mol/L)检测极限。

  SERS是利用金属表面特殊纳米结构的近场局域增强实现吸附分子拉曼散射信号大大增强的现象,是一种具有极高灵敏度的检查方法,能提供良好特异性的生物分子“指纹图谱”信息,甚至可以实现单分子检测,广泛应用于分子的标记免疫检测、痕量探测、癌症与病毒检测及活体检测等领域,是一种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目前的挑战是针对许多具体医学应用,其灵敏度仍显不足,同时存在工艺性差(价格昂贵)、均匀性、稳定性、实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SERS的实际应用。

图1 超快激光制备超亲水-超疏水结构策略

  钟敏霖教授团队制备出的超亲/高超疏水稳定性的微纳米复合结构,其超亲中心区为特殊纳米结构基础上的纳米星SERS增强结构,外围为超疏水结构,利用超疏水外围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得被测物水滴浓缩到100μm×100μm的超亲水区域,其浓度增加十万倍,再利用中心的复合纳米结构,实现了目前国际最高的SERS检测极限:阿摩尔每升(10-18mol/L),其增强因子高达1.09×1014,并具有良好的均匀性(RSD=11.7 %),同时解决了浓缩物目标定位的难题。该SERS基底(或称SERS芯片)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可控、重复性高、可工程化批量制备,在医学检测(如各类癌症的早期筛查检测)、生命科学以及各类超高灵敏度检测领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潜力。

图2 超疏水表面的蒸发浓缩过程,浓缩产物集中在中心的超亲水区域

图3 实现阿摩尔每升(10-18M/L)当前国际SERS检测极限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学术论文“基于图案化超亲超疏局域蒸发浓缩的阿摩尔拉曼光谱检测”(Atto-Molar Raman detection on patterned superhydrophilic-superhydrophobic platform via localizable evaporation enrichment) 近日发表在传感器领域的权威期刊 《传感器和执行器:B.化学》(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p>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钟敏霖教授团队利用超快激光微纳制造结合化学氧化方法,制备出超灵敏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结构,实现目前国际最高的阿摩尔每升(10-18mol/L)检测极限。

  SERS是利用金属表面特殊纳米结构的近场局域增强实现吸附分子拉曼散射信号大大增强的现象,是一种具有极高灵敏度的检查方法,能提供良好特异性的生物分子“指纹图谱”信息,甚至可以实现单分子检测,广泛应用于分子的标记免疫检测、痕量探测、癌症与病毒检测及活体检测等领域,是一种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目前的挑战是针对许多具体医学应用,其灵敏度仍显不足,同时存在工艺性差(价格昂贵)、均匀性、稳定性、实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SERS的实际应用。

图1 超快激光制备超亲水-超疏水结构策略

  钟敏霖教授团队制备出的超亲/高超疏水稳定性的微纳米复合结构,其超亲中心区为特殊纳米结构基础上的纳米星SERS增强结构,外围为超疏水结构,利用超疏水外围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得被测物水滴浓缩到100μm×100μm的超亲水区域,其浓度增加十万倍,再利用中心的复合纳米结构,实现了目前国际最高的SERS检测极限:阿摩尔每升(10-18mol/L),其增强因子高达1.09×1014,并具有良好的均匀性(RSD=11.7 %),同时解决了浓缩物目标定位的难题。该SERS基底(或称SERS芯片)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可控、重复性高、可工程化批量制备,在医学检测(如各类癌症的早期筛查检测)、生命科学以及各类超高灵敏度检测领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潜力。

图2 超疏水表面的蒸发浓缩过程,浓缩产物集中在中心的超亲水区域

图3 实现阿摩尔每升(10-18M/L)当前国际SERS检测极限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学术论文“基于图案化超亲超疏局域蒸发浓缩的阿摩尔拉曼光谱检测”(Atto-Molar Raman detection on patterned superhydrophilic-superhydrophobic platform via localizable evaporation enrichment) 近日发表在传感器领域的权威期刊 《传感器和执行器:B.化学》(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罗晓,通讯作者为钟敏霖教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清华大学 2022-06-07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