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棉花长大了,我要用自己种的棉花做一条红领巾!”“原来我们穿的衣服,是从这里来的!”4月17日,天津工业大学桑麻农场“天纺园”热闹非凡,来自天津市南开区阳光小学的“红领巾”们蹦蹦跳跳地钻进田间地头,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哥哥姐姐们组成“种棉搭档”,挥锄头、撒棉种、浇春水,在欢声笑语中开启了一场别样的劳动“派对”。这场以“劳动‘串’成长,思政‘种’心田”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用沾泥土、洒汗水、接地气的实践课,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写下鲜活注脚。
“棉花要睡在软软的土床上!”“施肥就像给小苗‘加营养餐’!”天纺学子纷纷化身“种田小专家”,一边示范刨坑技巧,一边用童言趣语讲解农业知识。阳光小学的同学们踮着脚尖,把棉籽轻轻放进土坑,还不忘用小手拍实泥土。“哥哥姐姐们,我以后还要来咱们的天纺园,给棉花浇水、除草,我还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在天工种棉花》。”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姚景一向孩子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等棉花长成,我教大家用自己种的棉花做纺织非遗手工!” 阳光小学的王擎老师表示:“今天埋下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孩子们对劳动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工匠精神的向往。” “劳动教育不是‘走过场’,而是要让孩子们用双手触摸生命成长,用心感受责任传承。这片由学生们共同耕耘的棉田,将成为贯穿四季的‘立体思政教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晶晶说。
夕阳西下,田埂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活动结束时,两校师生在“天纺园”标牌旁共同竖立起“南开区阳光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标牌。这场田间思政课,不仅种下了棉籽,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热爱劳动、尊重创造的种子。未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挥“双一流”学科优势,把专业特色转化为育人特色,让“纺古今经纬、织家国情怀”的信念浸润各个学段,不断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从“物理结合”转向“化学反应”,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天工方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