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天津理工大学“求实励志 津彩力行”实践团深入天津市津南区和滨海新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他们将思政课堂搬出教室,背起行囊,以脚步丈量津沽大地,在行走中上了一堂融历史温度、时代新意与青年担当于一体的“背包里的大思政课”。
军粮路上,聆听历史回声悟初心
实践的第一站,实践团来到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在村党总支书记李路鑫的带领下,队员们头顶烈日,重走抗战时期的“军粮路”。这条重新修整的道路,镌刻着西小站村“铁驴”运输队冒着生命危险,星夜推车运送军粮支援前线的壮举。行走在这片红色沃土上,队员们仿佛亲历那段烽火岁月,深刻体悟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谛,汲取了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知行课堂,AI赋能历史激荡青年心
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场特别的红色课堂在西小站村党史馆开讲。实践团成员驻足于记载着历任党员风采与誓言的展示墙前,聆听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晋利珍教授以《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抗战精神》为题,巧妙结合“军粮路”事迹和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故事,引导青年思考责任担当。课堂的高潮,是运用AI技术让张自忠将军的历史照片“开口”发出震撼人心的誓言:“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声画交织间,历史与当代青年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堂融合历史温度与技术新意的行走思政课,让实践团成员们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矢志报国的情怀更加坚定。
车间对话,探索构建协同育人矩阵
实践团把课堂搬进滨海新区的智造车间,思政“知行课堂”鲜活有效。在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成员们深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一线,感受精密电子元件制造中的严谨态度与工匠精神。随后的座谈会上,一场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培养的交流热烈展开。实践团成员与经开区人社局人力资源供给保障科相关同志、滨海概念人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人事以及校友代表进行了座谈,就企业人才需求、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就业机会以及新质人才培养展开深度交流。这场在工厂车间的对话,将思政教育与产业发展、职业规划深度融合,成为“大思政课”拓展育人空间的新探索。
行走中感知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在津南,实践团还走进于氏掐丝珐琅釉彩艺术馆,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精湛魅力,体悟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匠心与智慧;在西小站村,他们调研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见证了农文旅融合为乡村带来的活力。在滨海新区,成员们参观了天津养乐多乳品有限公司和宝矿力水特工厂。在养乐多,智能化生产线展示了科技保障食品安全与效率的力量;在宝矿力水特,技术创新的讲解让队员们理解了核心科技在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这些行走中的见闻,成为“大思政课”感知时代发展脉搏、理解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素材。
这堂贯穿红色乡村与智造工厂、融合历史与现实、连接课堂与社会的“背包里的大思政课”,让天津理工大学的青年学子在行走中坚定了信仰,在体悟中增长了才干。他们表示,将继续深入基层,以“求实励志”的执着与“津彩力行”的青春姿态,在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