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盐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2025年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工作会议暨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年会在天津成功举办。学院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积极参与会议组织并发挥重要作用。来自全国盐文化博物馆、盐文化景区、研究机构、盐业生产企业、文创单位及相关院校等55家联盟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期间,学院组织召开了“中华盐文化与民族化工传承与创新”资源库中期研讨会,来自天津、上海、河北、江苏、河南、青海、四川等省市的盐文化专家学者、盐文化场馆代表、盐业企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等40余人参与研讨。中国盐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理事长王小青,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理事长、中国海盐博物馆馆长朱海燕,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穆家良,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程龙刚,上海市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馆长张蓉,河北海盐博物馆馆长左艳提,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炳举等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副院长王蕾主持。
王小青和穆家良分别作总结发言,对资源库前期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和具体建议。
魏炳举就资源库建设情况作主旨报告,系统总结了一期建设成果,并提出以“深化资源整合、强化技术赋能、优化推广机制”为核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他强调,学院将持续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与机制优化,将资源库打造成为传承盐文化、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侯合金汇报了资源库一期具体建设成果。四川省盐业学校党委书记马小洪、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永梅、淮阴师范学院李德楠教授、天津科技大学王松博教授等联建单位代表分别就各校资源库建设进展进行交流汇报。
河南省盐业协会研究员张银河、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杨荣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原副院长申奕教授分别围绕长芦盐业历史文化研究、盐业历史遗迹的教学应用与转化、教学资源库整体架构与发展方向等议题作专家点评,为资源库的持续建设和深化发展提供了多元、专业的思路。
为统一资源库建设标准,对标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高教出版社编辑贺浏星就资源库平台页面优化、资源数据规范、使用要求及建设注意事项等内容,为联建院校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解答。
本次会议系统总结了自2024年8月“中华盐文化与民族化工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项目启动以来的建设经验,明确了下一步发展方向,不仅为全国盐文化研究者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也充分展示了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盐文化与化工产教融合领域的领先实践和责任担当。
近年来,学院秉承范旭东“四大信条”精神,传承“实业救国,科技报国”理念,将产业文化作为重构和丰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凝练形成“以红色为底色、以绿色为特色”的“七彩交融”大思政育人体系,精心构建“三阶递升”课程体系。通过以思政课程为引领、通识课程为拓展、专业课程为深化,有效突破传统思政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普遍性与针对性不足的局限,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产业文化+大思政”育人模式,推动中华盐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传承与国际化传播,为繁荣盐文化研究、服务产教融合贡献更多职教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