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整合、学段壁垒打通中的主导作用,近日,天津农学院以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为实践载体,主动携手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联合开展思政一体化共建系列活动。学校依托农业学科优势与育人资源,通过打造沉浸式校园参观、开发特色思政课堂、联动丰收节实践等形式,将农业科普、劳动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双方师生打造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
“走进农院探奥秘”:天津农学院搭建平台,让小学生沉浸式感受农业科技与高校育人魅力
在学校志愿者的引导下,四平东道小学师生首先走进天津农学院校史馆。馆内展出的办学历史照片、农业科研实物、人才培养成果等,均由学校精心筛选梳理,系统展现了天津农学院在农业领域的办学积淀、学科发展脉络,以及为区域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贡献。“原来我们吃的粮食背后,有这么多天津农学院的科学家在努力!”一名小学生在参观后发出的感慨,正是学校科研育人成果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
随后,师生们走进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实验室——这是学校农业科研的核心阵地之一。学院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实验演示,向同学们详细讲解土壤检测、作物育种等农业科研的基本流程,直观呈现学校如何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活动中,学院还为同学们准备了新鲜采摘的鲜食玉米,清甜的口感让大家直观体会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对农业科学的好奇与兴趣,也让高校科研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天津农学院王智轶老师还为四平东道小学学生专属设计了《种艺画制作和赏析》特色思政课程。课堂上,王老师首先先讲解种艺画的起源与农业文化内涵,再细致演示制作过程。在动手实践环节,同学们手持镊子、胶水,小心翼翼地将不同颜色、形状的种子拼贴成向日葵、小麦等充满农业元素的图案。过程中,王老师耐心指导,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将对“劳动”“丰收”的理解融入作品。课程通过“农业+艺术”的创新形式,让劳动精神与美育、思政教育实现了有机融合。
“共庆丰收传薪火”:农院师生助力四平东道小学金葵丰收节
在四平东道小学第四届金葵丰收节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分会场活动中,天津农学院的师生与小学师生共同庆祝丰收。活动现场,师生们化身“农业指导师”,向小学生们演示向日葵的正确收割方法,细致讲解玉米生长周期与科学种植知识;同时,学校师生还主导设计了“丰收果实分享”“劳动故事交流”“大米的前世今生”等环节——在“劳动故事交流”中,师生们结合天津农学院科研人员扎根田间、培育良种的真实案例,向孩子们讲述身边的劳动榜样;在“大米的前世今生”环节,则以学校作物育种研究为背景,让孩子们了解粮食生产的科学过程。此次联动不仅让丰收节更具专业内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种子。
此次天津农学院与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的思政一体化共建活动,是学校立足农业高等教育定位,打破学段界限、主动整合教育资源的有益尝试。学校以农业专业优势为核心依托,将科研成果、劳动精神、办学特色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小学则在高校的引领下,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双方表示,未来天津农学院将持续发挥主导作用,深化与四平东道小学的共建合作,进一步探索“专业+思政”“实践+育人”的特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更多来自农业高校的“农”味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