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学生爱粮惜粮节粮意识,近日,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与天津市西青实验小学联合开展“粮食安全”主题思政课。课程围绕“识作物、知来路、学榜样、践行动”四个主题,将农业知识科普、劳动价值观培育、守护粮食安全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将爱粮节粮、崇尚劳动的意识植入青少年的心田。

识五谷,知艰辛:在一粒米中见天地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每天吃的米饭的前身——水稻!”课堂上,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师高国丽手持金黄稻穗,向同学们生动讲解着水稻的形态结构。在“寻找大米胚芽”互动环节中,孩子们仔细观察手中的米粒,探索其中蕴含的科学奥秘。从日常米食到多彩稻田画、精美稻草工艺品,课堂内容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水稻全身都是宝”,也帮助同学们科学认识彩色大米的来源与甄别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探索农业科学的兴趣。

溯源头,感不易:体验一粒米的“万里长征”
“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要经历怎样的旅程?”在高老师图文并茂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水稻从耕田、育苗、插秧,再到管理、收割、加工、包装的完整历程。在模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插秧姿势后,同学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课堂上播放的智能化农田管理视频,为同学们打开了现代农业的大门,刷新了他们对农业的传统认知,认识到未来农业领域更需要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农人”。

仰楷模,承精神:聆听稻田里的追梦故事
“为了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得更牢,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高老师深情讲述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传奇故事。从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到数十年扎根田间的坚守,再到“禾下乘凉梦”的实现,袁隆平爱国奉献、朴实执着、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种得出水稻”的质朴话语,也将热爱劳动、脚踏实地的信念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立誓言,见行动:争做粮食安全小卫士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院士的告诫发人深省。高老师从全球饥饿人口与粮食浪费数据为切入点,深入阐释节约粮食与维护国家安全的紧密联系。在宣誓环节,全体同学肃然起敬,庄严承诺:“珍惜粮食,践行光盘,绝不浪费!尊重劳动,感恩付出,心怀敬意!……”“拒绝浪费”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正是对这份付出的珍视,也是对劳动者、对自然、对祖国的郑重回应。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本次“粮食安全”主题思政课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将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属性转化为学生可知可感的身边叙事,在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同时,强化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做粮食安全的守护者、珍惜粮食的示范者、节约粮食的践行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