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学校“小饭桌”别成监管“大盲区”
“地下工作”——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难
小饭桌的出现,不仅为家长解决了孩子中午吃饭难,接送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和无业者的就业问题。然而,小饭桌食品安全谁来监管,卫生是否合格等问题,又让家长们头痛不已。
记者在靠近学校旁的乌市公园北街青松苑社区没看到任何有关小饭桌的经营标志和广告,但最终在居民的指引下找到小饭桌。60余平方米的房子除经营者自己居住一间外,只余20平方米客厅供学生就餐,餐桌就是居民家用的折叠桌,狭小的厨房更是拥挤,煤气灶上还炖着一锅海鲜盖浇饭,屋内没有餐具消毒设备。
小饭桌经营者表示,每天餐后餐具都会用蒸煮消毒。由于经营规模和营业额很小,所以不愿意去各个部门办证,但健康证年年在审验。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许多小饭桌都设置在居民区内,不设置任何标志,不仅学生家长不方便找不到小饭桌,就是执法部门也很难监管。
“如果执法人员查到,他们很可能说孩子都是亲戚或朋友,拒绝承认经营性质,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执法人员表示,无证照经营、无专门的消毒用具、经营环境较为拥挤等问题是目前绝大多数小饭桌的经营现状。
针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乌鲁木齐市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监管力度,早在2011年市政府就颁布了《乌鲁木齐市学生小饭桌监督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小饭桌”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后方可对外经营。同时,乌市内“小饭桌”行业由当地卫生、教育、工商等七部门联合监管。然而时至今日,全市600余家小饭桌,办证者寥寥无几。作为“小饭桌”综合治理的牵头单位,乌鲁木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虽然已经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目前部分细节上还在和卫生系统交接。同时,该局还会和其它执法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小饭桌”监管,取缔不合格商户,完善制定相关服务管理办法,给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
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抵抗力也不及成年人,所以小饭桌的食品供应千万马虎不得。在采访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执法部门,都希望这些小饭桌能够早日规范合法经营。只有相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小饭桌的监管,对餐饮不达标小饭桌予以取缔,将小饭桌监管由“大盲区”变成“主阵地”,才能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