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绿色颜值”向“生态价值”转化之路——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碳汇研究团队践行“两山”理论
2025-08-14 10:27:00
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落地生根,必须架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桥梁。林业碳汇正是这座桥:把森林的固碳功能变成可交易、可增值的生态产品,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兑现森林生态效益的关键一招。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碳汇团队以此为核心,从理论到实践,在云岭大地上交出了“两山”转化的生动答卷。
理论筑基:搭建生态价值市场化体系
  2013年,团队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框架和运行机制研究”为起点,首次系统探索将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转化为可交易“生态资产”。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团队率先构建起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框架——这正是“两山”理论中“生态价值可量化、可交易”的早期探索,为绿水青山赋予经济属性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此后,研究向纵深推进。2018年,团队承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碳汇期货市场体系构建和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创新性提出“林业碳汇期货市场”构想,直击林业“生长周期长、资金回笼慢、投资风险高”的痛点。通过金融衍生品设计,让森林长期碳汇价值提前变现,吸引市场化、社会化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保护绿水青山”与“收获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该成果获评“优秀”等级,核心思路成为“两山”理论金融化实践的重要参考。
  结合省情实际,团队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从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生态文明强省市场化建设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结题优秀)、“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的云南绿色产业升级战略及路径选择”,到云南省教育厅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山地碳汇造林的绿色治理与机制研究”,再到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及其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研究始终围绕核心命题:如何通过市场化机制,让云南的森林、竹林等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生态保护者受益,让绿色发展可持续。同时,团队推动科研与教学、科普深度融合,编写“十四五”规划教材《林业碳汇项目规划与交易》,出版《大学生“碳达峰 碳中和”知识教育概览》,为“两山”理论落地,培育了专业人才,筑牢了社会基础。
技术创新:突破生态价值转化瓶颈
  让“两山”理论落地,精准计量生态价值是前提。团队全方位开展云南天然林、人工林、防护林、竹林碳汇测算,建立起符合高原特色的碳汇计量体系——这相当于为“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让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有了科学依据。在昭通市盐津县,团队实践更具突破性。通过小径级竹林碳汇样地监测、上阔下竹混交林碳汇测算,不仅摸清竹林“固碳家底”,更形成《竹林碳汇交易初步方案》。方案将竹林生态功能转化为可交易碳汇产品,让农户守护竹林时,能通过碳汇交易获得收益。目前,该方案已进入实施准备阶段,即将成为“一棵竹子就是一根绿色金条”的生动注脚。
  针对“以竹代塑”绿色产业方向,团队创新提出“碳汇造竹驱动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规模化碳汇造林,既增加竹林碳汇(守护绿水青山),又通过规模化、低成本竹原料供给,降低以竹代塑产业门槛(收获金山银山),形成“生态保护—原料供给—产业升级—效益反哺”的闭环。2024年,该成果作为《西南林业大学决策咨询报告》首期印发,为云南绿色产业转型提供了“两山”转化新路径。
实践落地:让“两山”理论惠及民生
  “两山”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惠及民生。团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2024年,团队负责人苏建兰教授指导盐津县成功入选林业碳汇建设试点。同年10月,团队与盐津发展集团签订《盐津县上阔下竹复层林碳汇试点建设项目技术服务协议》,助力“上阔下竹复层林碳汇试点”建设;12月,“碳汇造竹和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在盐津县林草局挂牌。在这里,农户通过参与碳汇造林、竹林管护,既能获得劳务收入,又能分享碳汇交易收益,“守护竹林就是守护家业”的理念深入人心。2025年,苏建兰教授入选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持续服务盐津产业发展,让“两山”红利直抵基层。 
  为探索生态价值转化长效机制,2024年4月,团队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深入腾冲市开展林业碳汇项目20年跟踪调查。走访380户农户后发现,参与碳汇项目的农户年均增收显著,生态保护积极性持续提升——这正是“两山”理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鲜活例证。同年7月,“林业碳汇”三下乡团队走进大理巍山、祥云,调研林业碳汇交易可行性,收集基层对“生态变现”的真实需求,为政策优化提供民生视角。
  从理论到实践,从省级到国家层面,团队研究成果持续彰显“两山”理论的实践力量。6部专著(含《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框架和运行机制研究》《中国林业碳汇期货市场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3部参编著作、60余篇论文(含7篇SCI/EI收录),凝结着对生态价值转化的深度思考;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林业碳汇期货市场体系构建和运行机制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框架和运行机制研究》)等荣誉,是对“两山”理论研究价值的有力认可;盐津试点的推进、以竹代塑产业的起步,则是“两山”理论在云岭大地结出的实践硕果。
  十余载深耕,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碳汇团队始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用科研创新打通生态价值转化“最后一公里”。未来,团队将继续聚焦林业碳汇与绿色产业融合,让云南的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为“两山”理论实践贡献更多“西林方案”。
  文:柏顺文/西南林业大学宣传部
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