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年视角激活城市文旅生态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学子探索“网红”经济转向“长红”品牌
2025-06-25 10:30:00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作者:
  初夏时节,昆明教场中路蓝花楹如约盛放,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在繁华背后,如何打破“花期短、流量散、转化弱”的常见困局,推动“网红”景观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长红”路径,正成为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亟待破解的课题。
  面对这一现实挑战,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袁一如同学领衔的学生团队以“蓝花楹经济调研项目”为抓手,依托专业优势和在地资源,深入挖掘赏花经济背后的潜力与短板,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项项创新实践,提出“以文化赋能转化流量、以沉浸设计提升体验、以IP打造推动常态”的可行路径,为“旅居云南”注入可持续发展的青春动能。
问题切入:数据还原“流量困局”真实样态
  项目团队历经两个花季实地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访谈与热力追踪等方法,系统揭示当前蓝花楹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花期集中导致时效性强、游客密度高影响体验;文创产品附加值低,购买转化率不高;人均消费和停留时间均低于预期,消费链条短、运营方式单一。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游客认为“赏花体验美中不足”,人均消费不足40元,核心区域高峰期密度超8人/平方米,停留时间不足2小时,消费潜力远未得到充分挖掘。这些数据不仅凸显了昆明蓝花楹经济与国内外著名赏花地的差距,更反映出单纯依赖“网红”流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实践驱动:青年行动书写“产教融合”样本
  “我们不能只埋头于书斋,而要让知识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光芒,更要思考如何让‘网红’效应沉淀为‘长红’品牌。”团队负责人袁一如目光坚定地说道。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年轻人,怀揣着对专业的热忱和对民生的关切,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利器。他们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发放上千份问卷、进行热力追踪和深度访谈,抽丝剥茧,精准锁定了六大症结:品牌影响力弱化、业态单一缺乏多样性、空间超载影响游客体验、季节制约导致发展不均衡、营销分散缺乏统一规划、体验浅表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核心目标明确而坚定,就是要破解“昙花一现”的困局,实现“花开四季”的美好愿景,让蓝花楹经济持续繁荣。
文化焕新:讲好城市故事 延伸品牌生命力
  如何让转瞬即逝的“网红”花期焕发持久魅力?项目团队将目光投向文化的深处,从昆明历史文脉中寻找延续“品牌生命”的答案。
  团队深入挖掘昆明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蓝花楹景观与昆明在地历史文化深度结合,赋予“赏花”以文化温度与精神厚度。通过引入“重九起义”、西南联大精神等文化意象,打造具有文化叙事深度的旅游场景,推动花景从“视觉记忆”向“文化体验”转化。
  项目重点打造的“蓝花楹仙子玉蓝婉”IP形象,融合傣族美学与生态理念,承载“花人共生”的文化寓意,在品牌传播与旅游体验中实现双重赋能。团队还设计了实景剧本杀《繁花芳华》与文学路线《昆明的雨》,将传统街区转化为多维叙事空间,使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情感链接与文化认同。这种创新的旅游方式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有力地促进了“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视野拓展:青春勾勒云南“旅居”品牌新格局
  蓝花楹调研项目并不止步于昆明一隅,团队将“文旅融合+IP打造”的经验扩展至全省维度,提出打造“云南12花卉矩阵”构想,意在依托云南丰富花卉资源与农文旅政策优势,实现花期接力,推动“一季花开”走向“四季精彩”,让‘网红’效应转化为‘长红’品牌。”袁一如满怀信心地说,“最终目标是以蓝花楹为起点,串联全省花卉资源,深度融入‘旅居云南’品牌建设,让云南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吸引人、留住人的持久魅力,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旅居目的地。”
专家点赞:青春力量彰显无限可能
  “这群年轻人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创新激活文脉,在破解‘昙花经济’困局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经世致用的可贵品质。”文旅学者伍教授高度评价道,“他们的实践不仅为云南文旅提供了‘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的新范式,更探索了以特色IP赋能‘旅居云南’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昭示着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品牌塑造中的无限可能。”
  当青春智慧与城市文脉相遇,当教育实践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青年之力便有了深远的现实价值与未来张力。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团队用行动写就青春担当,也为教育赋能地方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在他们的脚步与镜头中,“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在被更多人看见、理解和热爱。(供稿:刘嘉璐)
  来源: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实习编辑:张莲雯
责任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