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专家指导 | 温雷雷:把握机遇,“提前”锁定升学赛道
2025-03-17 09:01:00

  2025年浙江省高职提前招生章程已发布,共有47所高职院校开展提前招生,为更好地帮助考生做好应考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笔者从中梳理了几个考生及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 温雷雷 浙江高考帮特约专家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一、提前布局,赢在起点

  高职提前招生是高考“多元录取”的重要通道,为考生提供了“精准升学”的机会。在选拔过程中高校会将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相结合,实行综合评价、一档多投、互动选择和择优录取,在统一高考前提前完成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深受考生和家长的肯定:

  一是提前录取无需参加高考。高职提前招生是在高考前完成录取,被提前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其他考试招生录取,不具备6月份高考的录取资格;未录取的考生还是可以继续参加高考;获得录取资格后,主动选择放弃的考生,亦可以参加统一高考不影响后续志愿填报,对于考生来说多了一次升学机会。

  二是一档多投,双向选择。高职提前招生实行一档多投,考生与高校双向互动选择的模式。考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了解意向高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可自主报考不超过5所高校,并且有可能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被拟录取的考生可且仅可选择1所院校作为最终录取结果。

  三是多元测评发挥优势。高职提前招生的测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其中包括一些对考生形象气质或者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的特别要求,提前招生更利于院校选拔出合适的人才,常见于空中乘务、表演艺术等专业,在身高、形象、视力、皮肤、色盲色弱等方面具有一定要求。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有要求的高校,考生要注意,如果没有达到报名院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的要求,审核大概率不会通过,即报名作废。

  二、合理评估,锚定目标

  一是合理评估自身。首先每个考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评估自身学习状态,选择专业时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爱好、地域、未来发展等因素,理性报考。结合自身情况和往年报考情况来看,提前招生适合以下几类考生:一是临界分数段考生的机会突围,对于普高文化课预估分处于二段线且冲刺普通类一段录取困难的考生来说,多一次录取机会;二是学考较弱考生的差异化竞争,对于学考成绩较低,但专业意向明确且形象气质好的考生,也是一次报考机会,推荐选择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空中乘务、表演艺术等对身体要求较高的专业;三是高潜能波动考生的风险对冲,对于平时考试发挥不稳定,但是综合素质较强的考生,高职提前招生更占优势。

  二是黄金组合法则。建议以冲-稳-保梯度进行布局,以地区+院校层次作为择校的标准,考生要对所报学校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办学实力、就业质量、发展特色、区位优势等进行院校筛选。根据优选与淘汰机制,选择有兴趣或是培养空间较大的专业,再参考招录数据,删掉与考试时间有冲突、预估分与往年录取线过于悬殊的专业。最后,对筛选出的专业进行分类,录取线高于考生预估分15-20分的院校进行冲刺,预估分适配度较高的专业稳定填报,将近三年录取位次稳定低于预估位次30%的专业进行保底,从而得到一份满意的高职提前招生志愿单。

  三、把握机遇,提前准备

  高校综合测评一般采用笔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在测试前高校都会在招生网上公布测评实施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测评流程、测评内容、测评时间地点和评分标准等,考生要结合拟报考学校的考试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训练。大部分高校综合测评以面试为主,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建议考生注重以下几方面:

  1.加强核心表达力的塑造。很多高校的提前招生面试中都有自我介绍环节,一般放在面试的开场,也是送分题,掌握黄金60秒法则,建议准备一段1分钟的自我介绍,言简意赅即可。自我介绍中可突显自身记忆点、差异化优势及报考动机,有利于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建立良好开端。

  2.强化专业形象的管理。在服饰方面,提前了解意向专业的职业服装要求,如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装标准,选择与自己身材相符的服饰,表现出朴实、明快、稳健的风格;在仪容仪表方面,强化表情的亲和力、语音的感染力以及互动的响应度;在面试礼仪方面,姿态要显精神,例如如果考场没有准备椅子,考生站在指定的位置即可,站姿自然;如果考场有椅子,坐姿挺直不僵硬,双腿并拢,避免跷二郎腿或者双腿抖动。

  3.加大综合能力专项训练的强度。准备笔试的考生可提前通过院校网站了解报考专业的介绍,根据近年的高频考点,利用互联网渠道强化时政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准备面试的考生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比如让同学或是家长一起参与角色轮换练习,对照往年真题进行分析,尝试并辅助录音,提高思维敏捷度和知识迁移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