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提前招生已经启动,各校正在报名中,请考生们看清院校报名条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信息。
为了帮助考生了解院校资讯,掌握报考信息,我们将陆续推出高职提前招生报考专刊,内容包含招生计划、报考条件、报名方法、综测形式与内容、总成绩构成等关键报考信息。今天,我们推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起来看!
△ 报考信息表速览
01、学校概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3年,前身是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拥有两个校区,鄞州校区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区,奉化校区位于奉化城西文化教育园区,学校下设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国际学院、景观生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共32个高职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学生1.1万余人。
学校持续开展“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让学生在技师型、复合型、国际化型、创业创新型、升本型等不同类型中多样成才、人人出彩。
02、招生计划
2025年提前招生拟招生计划320名,其中面向普高招生考生计划180名,面向单独考试招生考生计划140名。
03、报考条件
1.普高生已取得2025年浙江省普高招生报名资格,中职生已取得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报名资格。
2.普高生参加过高中学考且有10门学考科目成绩等级;中职生参加过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且有相应的成绩。
3.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处分记录。
04、报名办法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3月1日17:00-3月25日17:00期间,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提出申请。考生可登录招生网(https://zs.nbcc.cn/)提前招生报名入口,根据网上提示办理报名相关手续,每位考生填报1个专业志愿。凡不符合报考要求的,视为无效报考,不再另行通知补报。
申请素质特长项的考生,须在3月27日-3月31日之间登录学校招生网提前招生系统上传素质特长证明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若获奖的证明是“奖杯”或“奖牌”等没有出现获奖者姓名的,必须另行出具参赛通知及学校出具的参赛证明,加盖学校公章。
可申请素质特长评定项目
05、初审入围&综合测试
■ 初审入围:学校不设入围比例,报名结束后,根据考生网上报名情况,审核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公布进入各专业综合测试的名单,考生自行登陆报名系统查看,不再另行通知。
■ 现场确认、综合素质测试时间:4月12日。
现场确认安排在考前进行。具体场地安排及测试的流程、要求、考核内容等在报名结束后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考生在参加综合素质测试时必须携带以下材料:1.考生本人身份证原件;2.准考证(从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
06、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总分200分。普高生由10门高中学考科目的成绩等级赋分和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普高生学考成绩按成绩等级换算成相应分值,满分100分,占5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满分100分,占50%;中职生由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占5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满分100分,占50%。
高中学考成绩等级赋分表
注:成绩等级以浙江省考试院提供的数据为准;往届生技术科目成绩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成绩各占50%折算。
综合素质测试由职业适应性测试和素质特长评定两部分组成 ,总分100分,其中职业适应性测试满分80分,素质特长评定满分最多不超过20分。
1.职业适应性测试。通过机测的形式进行,具体测试方案届时在学校招生网上另行公布。
2.素质特长评定。学校对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素质特长申请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在招生网上予以公示。公示通过的考生须于4月12日参加现场鉴定,经现场鉴定通过后成绩方为有效;未参加现场鉴定的考生视为放弃,原提交的申请无效。素质特长评定现场鉴定方案另行在我校招生网上公布。
07、“拟录取”“备录取”规则
■ 确定拟录取与备录考生名单:合素质测试结束后,根据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按照招生计划1:1比例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按各专业招生计划1:5的比例确定备录考生(含顺序号)名单。若实际参加综合素质测试人数等于或少于该专业原招生计划数,则按照该专业实际参加测试人数的85%(四舍五入原则)执行该专业招生计划数,不再设置“备录”。
■ 考生选定录取学校:考生在教育考试院规定时间内登陆服务平台查询本人录取情况,凡显示“拟录取”的考生可选择该校作为录取院校,备录考生根据录取进程,待转为“拟录取”后再登陆服务平台选择。未在规定时间内登陆服务平台选定录取学校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该批次所有拟录取资格。
08、时间进程安排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