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海院有新发明!渔船携带淡水冰块出海将成历史
2015-06-08 13:56:00
中国教育在线

  渔船出海不需要带冰,也不需要带制冰的淡水,只要就地取用海水就可以制作冰。这种冰沙颗粒直径只有一毫米、可以完全覆盖海鲜表面,生产成本和普通冰块相差不多,可以广泛应用于渔船水产品保鲜。浙江海洋学院学生创业中心的一个团队发明了这样一种制冰机器。

  昨天下午,这支创业团队正在准备材料,准备参加今年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

  当前冰块保鲜存在诸多缺点

  当下渔业生产运输过程中,冰块保鲜是普遍采用的办法。出海前,渔船从制冰厂充冰,然后将冰块打碎后一层一层覆盖在海鲜表面。

  “这个方法存在三个缺点,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浙江海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学生孙良说,“我学的就是制冷专业,自然对冷冻冷藏方面的新技术比较感兴趣。来到舟山读大学后就了解到,舟山每天都有大量刚刚捕获的海鲜需要及时保鲜,我们觉得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

  “码头制冰淡水消耗大,碎冰有尖锐的角,容易把海鲜表皮刺破,而且碎冰形状也不规则,有铺不到的空隙,海鲜就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腐败。”孙良说。

  “如何节约淡水资源,提高冰块利用率?如何让渔船获取冰块更方便?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团队面前。 ”团队指导老师韩志说,“我们发现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一种‘流化冰’技术,采用海水制冰,而且冰块可以流动,能够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受冰激凌启发 制作流动的冰

  早在20143月,在指导老师韩志的带领下,孙良就组织了倪婷婷、唐宁、李茂等几个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组建流化冰制作创业团队,还成立了舟山光合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刚开始理不清思路,找不到合适的方案,实验总是失败。”孙良说,后来,团队成员除了上课时间外,几乎整天泡在实验室,查阅大量资料和数据,反复实验,通过一年多的钻研,终于解决了流化冰制备过程中,促进冰晶形成、提高设备换热效率及冷能循环再利用这3项关键技术。

  韩志介绍说:“受到冰激凌的启发,我们发现在海水形成冰晶过程中,可以采用添加可食用成核剂的办法,形成小颗粒的冰块,通过螺旋式的管道输送出来。对于冰块在此过程中容易结块现象,就用管道中焊接钢筋条的办法,加快冰流的搅动,解决这个问题。”

  “海水的冰点是零下10摄氏度,添加结核剂后,冰点只需要零下1摄氏度,几乎接近淡水。制作出来的冰就像稀粥一样流动,可以完全覆盖住海鲜表面,起到更好的冷藏保鲜效果。 ”韩志介绍说。

  关键技术解决了当前几大问题

  “它比普通碎冰的降温速度更快、对海鲜的保鲜效果更好。”孙良说,有了这种机器,渔船不需要特地到岸上充冰,在海上需要多少冰块就可当场制作,不仅节能降耗,而且捕捞上来的海鲜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鲜效果。“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展相关的应用,主要是制备技术不过关。”韩志说,“用海水制作流化冰的技术成功后,我们又开始在冰块储存、冷水再利用的技术上进一步研究。整个机器的大小只有课桌的三分之二,不占多少空间,而且制作一套机器仅需四万元左右,成本低。”

  “冰块融化后的水温度低,更容易制冰,我们团队在冷水重复利用方面进行了实验,在储存冰块时将融化的水再度回收利用,真正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韩志说。

  目前,创新团队的“促进流化冰冰晶成核”这一创新技术,已经获得浙江省第二届暖通空调设计大赛一等奖。浙江海洋学院流化冰创新团队已成功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当地企业也有意向合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6-02-26 16:33
中国教育在线 2016-02-23 09:07
中国教育在线 2016-02-22 09:23